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再利用文化:老物件有新生命

南国今报 2017-05-02 20:02 大字
黄兵每天都对各种老物件进行再设计和再创作,在他心里,再利用是抵制生活浪费的最好方式。

今报记者李宁琳 文/图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闲置物品,在无法使用的地方,它们就是垃圾,但在可以“变废为宝”的地方,它们不仅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甚至还能被创新改造成另外一种面貌,点缀人们的生活。

建筑再利用:老房子新居住

“建筑再利用”算是最大的一种再利用之一,也是再利用文化的一项核心工程,将一些具有保存价值的老厂房、家族祖屋、古镇老房子及具有一些独特建筑文化元素的房子,运用现代建筑形式改造保存。

如今,柳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房子被人们“再利用”打造。成功将一套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房改房改造成服装设计工作室的柳州市民周女士,便是再利用文化的实践者。她说,房改房是一个时代改善居民住房的特有产物,具有时代印记,它的窗户和格局都很有上个世纪的特点,她很喜欢这样的房子,有着过去的文化气息。

于是,周将这套房改房租了下来,用现代建筑语言进行保存性改造,保留了房改房颇具特色的老窗户和水泥墙,放上自己喜欢的沙发和物品,一个别致的小院落便应运而生了。

在柳州郊区,设计师张坚将一处老房子改建成一栋可居住的四合院,保留了老房子的木头结构和瓦顶,内部结构进行了现代的划分,有客房和卫生间,能让朋友们都来这里休闲度假。

柳州市民魏先生对柳州的工业厂房情有独钟,他在西环将一处老厂房改建成了文化产业集中地,有画廊、咖啡厅和各种与文化创意有关的活动,于是,这些老厂房虽然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推门而入的一刹那,便是另外一个世外桃源。

家居再利用:老物件新玩法

近年来,一些被再利用改造的老物件,成为了柳州人装修的“新宠”,这些老物件既保存了时代的特点,又切合了新时代的理念,既复古又时尚。

定居柳州十多年的湖南人黄兵,痴迷于各种老物件的改造和转化,他将一些被人们遗弃的老家具等老物品,做了清洗和再设计、再制作,改造成新的物品,让其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正在为自己的店铺进行改装的柳州市民朱女士,便计划将再利用老物件作为装修的重点设计,她说,特别喜欢这种被重新设计改造的老物件,虽然改变了它原来的用途,但却更有意思,也凭添了很多的新意。

首饰再利用:重组再获新生

再利用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那些老房子和老物件的改造中,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再利用理念也得到了很多行业设计师们的认可。

柳州一位首饰设计师何女士对再利用文化便十分喜欢,她将朋友们闲置的或不适合自己的首饰进行重组和再设计,制作成新的首饰,增加它们的利用率。

何女士说,首饰与服装一样,随着人们的年龄、喜好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首饰也会面临着被淘汰,在再利用文化普及之前,这些被淘汰的首饰几乎没有其他出路,只能被搁置,在再利用文化中,这些闲置的首饰可以通过设计师获得新生,而再利用文化如今也成为了很多首饰设计师的一个专业项目。

◎记者手记

再利用文化在很多国家都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英国、法国等国家,一些再利用文化的店铺均开设在市中心,是全球各地再利用文化的爱好者的必到之处,人们在这些再利用物件中寻找着时代的情怀和乐趣。

在中国,再利用文化起源并不晚,在广西,“跳蚤市场”是它们最初的代名词,但跳蚤市场的老物件还只是单纯的旧物交易,并没有再利用文化的精髓。随着再利用文化的发展和深入,人们对旧物的交易有了更高的追求。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再利用文化圈里的一员。首先,喜爱再利用文化的人,必须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次,具备一些艺术的素养和爱生活、爱创意的理念;第三,还必须有一些坚持和耐心,慢慢将老物件还原成为原来的样子,并赋予它新的意义和生命。

虽然再利用相比新创造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但还是有很多柳州人愿意为再利用文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因为再利用文化不仅仅是复活了老物件,对城市而言,这也是“智慧城市”的一种别样展现。

新闻推荐

为救人 他赴一场“八年之约”

近日,在柳州市工人医院病房里,来自南宁的农先生履行了一份8年前的生命承诺。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他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捐献了267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混液。当日下午,这袋装满生命希望的造血干...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