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晚报让许多人找到了乐趣 ■晚报取得今天的成绩,老读者百感交集,新读者激情满怀■他们纷纷讲述了与晚报结缘的故事,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柳州晚报 2010-05-26 08:29 大字

与会人员在座谈会上畅谈孙代文 周柳宁梁子奕读者:投其所好不失品位

作为一张都市报,晚报的宗旨是“都市报纸,百姓心声”。15年来,晚报是党报的子报,更是反映柳州都市生活的市民报。“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三贴近”的实践,晚报频有创新之举,如“走进社区”、“小记者”、最近名闻全国的“社区新闻代言人”等等,晚报不断地将敏锐触角触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

·孙代文(柳州市著名文艺评论家):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我认为,晚报“投其所好又不失品位”,是晚报独占鳌头的重要因素。晚报让各界人士都能从报上找到各自的乐趣 、需要。这跟晚报开门办报理念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随着“同姓同名一家亲”、“百家年夜饭”、“千人拔河“ 、“万人交友”、“走进社区”等大型公益活动越来越有社会影响力,晚报的品牌意识开始形成。

晚报博采众家之长,但又不失其个性,独树一帜。新闻类的比如“爱心档案”、“创业故事”、“喻芬访谈”、“伟哥发现”、“小李快车”等一系列栏目的推出,形成了晚报在新闻包装上的品牌化,让品 质拥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副刊类的“文化娱乐”、“红尘缘”、“柳州柳”等推出了许多美文,文笔优美,思想精进,充满活力。有些虽投其所好,如文娱八卦,但仍然恪守舆论导向,坚守陶冶情操,不昧良知的底线。

今后晚报应在坚持“投其所好,不失品位”的办报原则上,不断开拓,做到“敏 、深 、狠”。聚焦老百姓关心的热点 、难点 、焦点,采写出思想深湛的深度报道文章,剖析问题尖锐泼辣,痛快淋漓,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周柳宁:晚报,我爱你

5月18日一早得知晚报从中国124个地市都市类报纸中脱颖而出,荣膺“最具品牌价值十强”,作为一名晚报的铁杆通讯员我感到格外光荣。

获奖证明晚报实力与日俱增。

我对晚报,特别是晚报最近的改版几个亮点栏目印象很深。如“社会新闻大赛”是一件颇有创意的举措。这无疑将调动记者和广大通讯员的积极性,也为晚报新闻上档次 、提升品质打下基础。新推出的专栏“伟哥发现”风格独特,带着文艺风采,带着读者深入解读人文 、历史 、地理 、民俗风情,可读性 、史料性都很强。持续多年的 “爱心档案”栏目,长期以来每期都备受关注,打造出了一个爱心平台,让广大市民紧密团结,共同传递爱心,为营造团结互助的和谐社会风气推波助澜。

而“社区新闻代言人”的推出更是一大创举,真正走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反映社区热点,以小见大,在平凡中见真情。

·蔡雪静:“小记者”是一次高明的运作

从晚报创刊开始,我与晚报结缘已经15年,感觉我们的记者编辑十分有亲和力,作为一名副刊作者,我得到了他们的许多鼓励和帮助,让我在文学的路上继续做着梦。

晚报发展至今,这种亲民的特色越来越明显,并通过“走进社区”、“走进校园”、“万人交友”等零距离与读者见面,全面融入到社会中去,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社会责任感,与读者互动,了解读者的心声,为社会问题把脉,给读者以启迪。

晚报“小记者”队伍的建立,让晚报在下一代主力读者的心灵埋下了美好的种子,让家长关注晚报,引导孩子认识社会,培养了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这是一次十分高明的运作。

·小记者:我与晚报共成长

晚报“小记者”如今遍布全市各中小学生,这些“小脑袋 、小嘴巴 、小笔头 、小文章”正让晚报的影响力深入到孩子的世界,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来自雀儿山路小学的“小记者”梁子奕说,参加晚报“小记者”后,他的写作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以前懒惰的他变得勤奋起来。现在,晚报荣获“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最具品牌价值十强”,他为晚报感到骄傲,晚报让每个柳州人自豪。

市十五中09(12)班的“小记

者”彭媛媛在2009年“战绩”颇为辉煌。她说,当小记者,不仅拓宽了她的视野,丰富了她的知识,还交上很多朋友,收获了自信和许多珍贵的友谊。在2009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上,她壮起胆子用英语去采访世界冠军;在今年的柳州市“两会”上,她大胆与市长对话,采访了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通过当“小记者”自己提前接触了社会,了解政策,增强了自己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媒体人士:打造全能记者占领数字化阵地

当天出席座谈会的媒体人士对晚报的成功表示欣喜的同时,也提出对都市报未来发展之路的真知灼见。

李弘(接力出版社数字出版研发主任、《动感接力》杂志常务主编):

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给了

《柳州晚报》,那是我人生中最充

实的时候。因此,从2004年离开晚报后,我一直在关注晚报的发展。

在晚报工作期间,最让我感动的是报社领导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给我们提供无限可能的施展空间,让我的新闻理想得到了充分的实践。

我离开晚报时也是媒体发展最残酷的时期,当然也是孕育着巨大的机遇的时期。2003年至2008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 、最成熟的时段。怎么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从危机中把握机遇是每个媒体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晚报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做大做强了新闻平台,从而得到市场的承认,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晚报作为柳州的主流媒体,在地域上具有天然优势,但在新媒体时代,作为纸质媒体,怎么实现与读者 、与市场的无缝连接,怎样在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争得一席之地将是晚报面临的一道坎。

纸质媒体是“70年代”以前的读者群的阅读习惯,“80后” 、“90后”和未来的读者群的阅读习惯将是数字化新媒体。因此,纸质媒体的最后黄金时期不会超过5年。今年,用数字化出版的报纸 、刊物 、图书总产值已经超过纸质媒体,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问题。

数字化新媒体具有草根性 、 互动性 、即时性三个纸质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任志强被扔鞋,从发生到在网上传播只隔了一分多钟。

因此,我建议晚报的记者应该全能,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不能只带着纸和笔这种传统的方式,录音机 、摄影机 、电脑都要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一次采访,多次使用。充分利用起柳州新闻网这个良好的平台,从文字 、图片 、视频 、音频去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新闻平台,以在未来发展中抢得阵地,而不是仓促 、被动地上阵。

新闻推荐

关于续签《柳州市直管公有住房租赁合同》的通知

...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