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父”用心调解促和谐

广西日报 2020-08-05 07:29 大字

本报记者周珂通讯员杨继强实习生朱金霜

他们甘愿放弃退休后的清闲生活,从事复杂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他们德高望重、人缘关系好、善于做群众工作,调处纠纷获群众信任……他们就是柳州市鹿寨县平山镇“老师父调解工作室”的人民调解员。

2019年5月10日,陶维良、陶源、刘现瑞三人组成调解志愿服务队,致力于调解平山镇各村屯村民发生的矛盾纠纷。陶维良是退休教师,人脉广人缘好;陶源曾当过民兵排长、夜校文化辅导员,见多识广,洞察力强;刘现瑞曾担任过社区干部,基层经验丰富,善于处理农村矛盾纠纷。因三人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今年6月经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将调解志愿服务队更名为“老师父调解工作室”。“老”是指三人都已经退休,平均年龄达65.6岁;“师”是指他们中有人当过教师,而且社会阅历、农村经验丰富;“父”则指的是三人调处矛盾时有着父辈的严厉和关爱。

“他不拆钢架棚,我来拆”“你敢动手拆试试”……平山镇石龙村拉寺屯罗某富、罗某想两兄弟,因为搭建钢架棚雨水浸湿封山墙,引发矛盾纠纷。村干部去调解,双方仍互不相让。

7月21日,“老师父调解工作室”接到村干部请求后,三位调解员来到了罗某富、罗某想家里,分别做两兄弟的思想工作。

“你们是亲兄弟,又是邻居,有什么事不能商量解决的?”“万一因为你搭棚子造成你哥家墙倒了,你要负法律责任的。”三位调解员借情说理、以情明法,逐渐解开了罗家兄弟的心结。

“现在你们也想通了,那么我们谈谈如何解决棚子的问题。”心结解了,三位调解员又把罗家兄弟叫到一块,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最终,两兄弟达成调解协议,愿意共同改造钢架棚,加固封山墙。

陶维良介绍,从去年5月组成志愿服务队至今一年多来,他们在调解各类纠纷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先分后合、外查攻心、分议统一、浓情感化、法理兼融、借力化解等经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调解效果。

据统计,2019年5月至今,陶维良、陶源、刘现瑞三人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4起,调处成功率95.94%,赢得当地村民的好评。

新闻推荐

18万元高效赔付 让客户毅然加入新华保险

6月15日,新华保险鹿寨营销服务部的客服大厅围满了人。原来是收到理赔款的韦女士将一面绣有“疾病无情新华有爱”的锦旗赠...

鹿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鹿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