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良师益友

南国今报 2019-12-03 15:35 大字

□赖建辉

我从1998年开始给广西日报投稿。那年我发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副刊“花山”版发的散文《果乡行》。这篇散文写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柳州鹿寨县雒容镇南庆村较早种植蜜橙率先脱贫致富,散文很贴近当时的宣传主题,用文学手法呈现,很快被副刊采用了,当时的编辑老师是黄福兴。这篇稿子的发表,像是给我注入了兴奋剂。我开始研究广西日报的各个版面,根据版面特点写稿投稿。

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发现报社农业部有个“七彩乡村”版。那个版需要的稿子太有特点了,版面发的每篇稿子都很生动,篇幅不长,通过文字、摄影等形式呈现广西农村的奇闻异事、新人新事新风貌。我觉得采写这个版的稿子很过瘾,很适合我。在这个版投稿,我较多得到董汝光老师的指导。

我参加过1998年广西日报社举办的“全区骨干通讯员提高班”。虽然是几天的短期培训,但是,编辑老师们有针对性的讲课对我帮助很大,我采写稿件的思路得到了拓宽。

2003年以后,宽带上网逐渐普及,投稿开始改变用方格稿笺抄写传真或邮寄给编辑的做法,我也开始学习在电脑上写稿,将稿子用电子邮件发给编辑。写稿工具改善,写稿思路拓宽,投稿路径顺畅,我的发稿量也大幅增加。上稿最多的几年,我每年见报稿件都在百篇以上。当然,这个时候,编辑老师为我的稿子付出的劳动量就加大了很多。编辑老师在修改通讯员的稿子时,偶尔也会踩中通讯员无意间埋下的“地雷”。曾经有一次,我用拼音敲打扔东西的“扔”字时,电脑选字点错了“仍”,报纸就带着这个错点出来了。我愧对那期报纸那个版的编辑老师,不知道他要挨怎样的处罚啊!我是在第二天早上读报发现差错的,虽然没有声张,可是那天一直坐立不安,心情忐忑地等待编辑老师的批评或责怪。可是,我等到晚上11时,什么责备的声音都没有听到,我才知道编辑老师把报纸的差错全都担待下来了。至今,我对那次造成报纸差错还一直自责不已。

那些年,我和编辑老师的关系处得很融洽,常常找题材,邀请报社的记者、编辑下来采访,实际上借此机会向记者、编辑们学习。

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写多种形式的稿件。我接触了理论部的编辑老师,学写评论稿。2017年,我的一篇评论稿《当好改革开放的主人翁》上了广西日报的“社评”。我接触通联部编辑老师,开始学写阅评和随笔。2015年,我写的一篇读后感《五篇“致读者”情真意切——读4月13日广西日报有感》在《通联往来》头版头条发出后,得到广西日报主要负责同志批示,他在那期《通联往来》我那篇文章旁作了旁批:“《通联往来》上的有些文章,体会很好!可以发内网。此篇读后感就不错,既准确解读了我们改版的初衷,又对报社充满了感情。”

一位资深编辑老师对我说:“你学会写各种类型有生命力的稿件,那是你最大的优点,你这个通讯员一定能走得更远。”只有心心相印的编辑老师,才会这样鼓励我!我与编辑老师感情深,与报社缘分深。这20多年来,我21次获评广西日报优秀(先进)通讯员,其中有5次获“十佳通讯员”。

新闻推荐

鹿寨:做大蜜橙产业助脱贫

本报鹿寨讯“有好的产业,还必须全体村民参与才能拧成一股绳,促进贫困户脱贫,共同致富奔小康。”在鹿寨蜜橙核心示范区,鹿寨县...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