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出“白银丝” 织就“致富锦”
“这已经是第四批蚕了,我要争取在桑树夏伐前多养一批。”清晨,在柳江区里高镇三合村老村屯,村民韦小龙提着一大袋刚摘的嫩绿桑叶,走进他的面积130平方米的蚕房。桑叶一撒上蚕席,蚕宝宝立即嗅到了桑叶清香,扭动着白胖的身体开始进食,蚕房里响起了咀嚼声。“这是很能出效益的产业。”韦小龙说。
这是记者近日到老村屯采访见到的一幕。
三合村老村屯是柳江区众多“桑蚕村”之一。记者进村时,看见村道两边种满了绿油油的桑树。村民告诉记者,2003年老村屯开始大规模养殖小蚕,将原先的水田、甘蔗地改种了桑树。许多村民在自家建起蚕房,养蚕已经成为村民的主业。33岁的蚕农韦小龙就是其中的一员。
韦小龙告诉记者,他12岁开始跟着父亲养蚕。经过慢慢摸索,加上当地蚕业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他逐渐成为村里的养蚕大户。“吃粮靠种田,赚钱靠养蚕,这个产业的特点就是短平快,人辛苦但效益好。”韦小龙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蚕农每年夏季顶着烈日集中劳动约3个月,按照鲜茧收购价55元/公斤-60元/公斤计算,每批蚕能卖8000多元;很多村民一年能养4-5批蚕种,一年就有近40000元的收入,比种甘蔗、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要多出5-10倍收益。“这几年蚕茧价格、销路稳定,一些大户通过改变养殖方式、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减少了劳动力,养蚕也变得更轻松。”韦小龙说。
像韦小龙一样靠着养蚕致富的,在里高镇并不是少数,蚕宝宝吐出银丝织就的“致富锦”也拉动不少贫困户加入其中。三合村水落屯贫困户覃贵江夫妇从2004年开始养小蚕,由于缺乏技术、规模小,刚开始一年仅有5000元收入。“现在养蚕政府有资金补贴,蚕茧有企业上门收购,今年上半年出了5批蚕茧卖得3万元,靠着养蚕我盖起了两层小楼,摘掉了‘贫困帽\’。”覃贵江告诉记者,村里的不少蚕农靠养蚕盖房买车,今年村里还成立了桑蚕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扩大桑树种植面积,让桑蚕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主要途径。
记者从市农业局经作科了解到,目前柳江区、鹿寨县、柳城县桑园面积超过10万亩,鲜茧产量超万吨,是柳州市桑蚕产业主要产区,成为当地农户脱贫增收的“香饽饽”。“柳州市自主研发的标准化、机械化、省力化养蚕技术,已在全市多个蚕业示范基地推广试用,并发展桑叶加工业,研制出桑叶面条、桑叶饼干等食品。”市蚕业站负责人介绍,经过快速发展,柳州市桑蚕产业覆盖全市49个乡镇321个村,养蚕农户超过12.9万户,成为优势特色的农业支柱性产业,助力产业脱贫、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阎翔
新闻推荐
明知刹车不灵 硬开上路翻车司机受伤动弹不得,医护人员将他救出
今报鹿寨讯(记者岑琴通讯员张誉宝)7月13日凌晨1时许,在鹿寨县屯秋村柳钢铁矿矿区的道路上,一辆满载沙木的大型农用车侧翻,司机...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