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血病少年昨“进舱”等待手术一家人将相伴度过一个特殊的中秋节

南国今报 2013-09-19 23:26 大字

即将走进隔离病房,白血病少年张敏与父母在病房内合影。

经过焦灼的等待,鹿寨白血病少年张敏终于盼来干细胞移植手术通知。进舱(无菌层流病房)时间定在中秋节前一天晚上,昨日,记者来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见到了这位不久后将接受移植手术的少年,以及陪伴他在南宁治疗的父母亲。

坚强少年:

放疗室里“坐单车”

在医院19楼病房,张敏穿着蓝色条纹病号服,戴着口罩,正躺在病床上休息,他的样子看上去有些疲惫。他的父亲温建必告诉记者,17日,儿子刚做了放射治疗,“他的反应挺大,今天上午吐了好几次”。

放疗是接受干细胞移植前必须闯过的一道关,尽管心疼儿子,这位父亲并没有在脸上表现出过多担心。他默默打开病房里的衣柜门,找出一套干净的病号服、一盒凉茶饮料和一袋包子,再一一装进一个大口袋里。下午,张敏还要接受一次放疗,治疗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病号服和食物都是父母为他准备的。

张敏告诉记者,放疗是在一间封闭的治疗室里进行,“里面很安静,只听得到仪器发出的‘叮叮\’声。”放射治疗过程枯燥而痛苦,少年却和同房病友开玩笑说,自己一会又要去“坐单车”了。张敏说,放射室治疗凳非常窄小,“只能放下半边屁股,就像坐在单车后座上一样。”

人间有爱:

病友驱车百里送爱心

张敏是鹿寨中学学生,2012年4月,他还在读高一的时候,被诊断患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张敏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鹿寨中学和鹿寨县团委发起捐助倡议,为张敏筹集了1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今年3月,张敏骨髓配型成功。然而,干细胞移植手术费高达30万元,治疗费用缺口非常大。

4月8日,本报以《白血病少年含泪迎曙光》为题,报道了张敏有望获得新生,却无力支付手术费用的困境。报道见报后,引起社会上热心人士关注,先后有多名爱心人士为张敏汇去钱款。最让张敏父母感动的,是儿子在柳州住院时的病友肖先生。

肖先生40多岁,是湖南人,在柳州开厂做生意。与张敏同时住院治疗时,他还不太了解张敏家中情况。看了今报报道后,他亲自开车数十公里,来到位于鹿寨县拉沟乡的张敏家中,给他们一家送去了5000元现金。

鹿寨县团委和张敏就读的鹿寨中学也再度发起捐助倡议,再次为张敏筹集到10多万元救命钱。

善良父母:

陪伴儿子闯过难关

爱心人士捐款,加上向亲戚朋友借钱,张敏做干细胞移植手术急需的部分费用得以解决。9月初,好消息传来——广西医科大一附院通知张敏尽快入院检查,准备接受干细胞移植手术。

儿子接到干细胞移植手术通知后,张丽和丈夫温建必就把“家”搬到了南宁。他们在儿子治疗的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这一带有很多像张丽夫妇这样,从区内外各地来到南宁,在医院附近租房陪伴亲人治疗的租客。

张敏夫妇租住的房间面积不到10平方米,只有一台小彩电和一张床。其实,有没有电视机,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紧要。每天从医院回到租屋,夫妻俩都像要散架一样,根本没有心思看电视。好在房东留有一台电磁炉和一些厨具,张丽每天可以亲手做饭,送到医院给儿子补充营养。

特殊佳节:

隔着玻璃窗的团圆

昨晚8时许,张敏做完移植手术前的最后一次放疗。之后,他将走进无菌层流病房,一边接受大剂量的化疗,一边等待手术时机。“估计一周后,儿子就能做手术了。”张敏妈妈张丽告诉记者,儿子进舱后,直到移植手术完成、过了抗排斥关、细胞增长接近正常值后,才能走出病房。而这个过程,最好的情况下也要一个多月。

层流病房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空间,仅留有一扇封闭的玻璃窗能够看到外面。今年,这个家庭注定要度过一个特别的中秋节。虽然父母与儿子之间隔着一扇玻璃窗,但一家人的心却会贴得更近。

昨晚张敏进舱前,由于需要做一些特殊准备,他和父母不便继续接受记者采访。妈妈张丽专门给记者发来一条短信,她拜托记者“请在报道上帮我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好心人,让我张敏能得做移植手术,真的谢谢,谢谢大家的帮助!”

今报记者刘山 文/图

新闻推荐

刘先生我在雒容镇雒柳路江滨现代城附近吃饭不慎将

刘先生:10月1日,我在雒容镇雒柳路江滨现代城附近吃饭,不慎将自己的2张驾驶证和行驶证弄丢,之后,借助今报《有话就说》这个平台刊登了出来,捡到我证件的好心人看到报纸后,就立即与我联系了,并在昨日将证件...

鹿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鹿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