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清聘请潮汕老农种水稻
1965年秋,韦国清(前右二)与群众在田间察看稻谷收成。
1965年5月初,韦国清在武鸣与贺亦然及南宁地委负责人甘怀勋、孟庆彦研究南宁地区“四清”及其他工作后,匆匆赶回南宁。因为,他晚上要接见应邀来广西传授农业先进生产经验的广东省潮汕技术能手的领队和部分组长。
韦国清早就听说,潮汕农民很会种田,精耕细作,产量很高。
水稻产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利、土质、肥料、良种以及耕地是否平整等物质条件。但从潮汕的情况看,人的思想和栽培技术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潮汕人多田少,他们在水利、土质、肥料、耕地平整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条件。广西的大多数地区要创造这种条件,还需长期努力,但潮汕地区农民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和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却是广西农民马上可以学到并能立竿见影的。
他当时就想,如果能把潮汕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交流到广西来,不是可以把全区的水稻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吗?
他把这个想法首先和安平生商量,因为他刚从广东调来不久,对潮汕的情况熟悉,现在又分管农业。
安平生说:“潮汕地区的水稻生产在广东一直是领先的,在全国也是拔尖的。他们在水稻种植方面,积累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把他们的经验学到手,我们的单产会大大提高。”
学习外地经验,当时流行的做法,是派人去参观访问。农业部门也有人主张,由自治区组织地、县干部和农民代表,分期分批到潮汕参观学习。
韦国清和区党委领导都不同意这种做法。韦国清说,组织大队伍去参观,一花钱,二花时间,却不一定能把别人的经验学到手。他主张,由自治区出钱,从潮汕请一批农业技术能手来,分别到各地生产队搞样板田。区党委常委和农业厅的领导都赞同他的意见。
1964年10月下旬,760多名潮汕技术能手,到广西6个地区、46个县市的生产队传经送宝。
潮汕老农吃苦耐劳,一到点上,便和生产队干部看田垌。确定样板田地点后,即动手挖田头粪池,带头挑大粪,做各种备耕工作。有些能手甚至不顾疲劳,爬山越岭,为别的社队“出诊”禾苗,登门传授技术。
到苍梧县石桥公社竹围生产队的三位潮汕老农,种了2亩7分样板田。他们对跟班社员言传身教,耐心讲解科学种田道理。插田那天,天气寒冷,下午下雨,跟班青年说“下雨了,明天再干也不迟!”潮汕老农说:“不行。”第一,今天拔的秧苗,今天插不下去,等明天再插就会损伤秧苗的元气;第二,一块田当天插完,才能生长均匀,成熟一致,否则参差不齐,影响产量;第三,插田讲究季节,如果遇到下雨就不插,什么时候才能插完!跟班的青年心服口服。潮汕老农的样板田插下去之后,30天乌,40天赤,50天青,禾苗均匀硬直。大家都十分信服他们的栽培技术。
博白县富山公社竹围塘生产队,解放前没有兴修水利,当时群众说:“早稻八斗,晚稻石二,欢喜到死。”解放后修了山塘水库,1963年亩产达535斤。1964年,推广良种,增施磷、氮肥,亩产达到856斤。他们认为,这样的产量到顶了,再想往上升,比拉牛上树还难。恰好潮汕老农到了那里,向他们介绍双季稻亩产1600斤的经验,竹围塘生产队从中看到了差距。比如说,对于猪牛粪的使用,竹围塘生产队是晒干了才用,而潮汕则是放到粪池去沤粪水。潮汕老农说,晒干的猪牛粪,肥效起码损失60%~70%,把生粪放到粪池去沤,加盖封住,一百担粪就有一百担粪的肥效。竹围塘的社员照着办,当年平均亩产突破千斤,又跃上一个新台阶。社员高兴地说:这都是潮汕老农指导的结果!
鹿寨县大兆公社旧县生产队,见到相邻的山湾生产队有潮汕老农搞样板田,不服气地说“种田有什么,多加点肥保证增产。”他们就在附近选一块好田,下足基肥,还放了70斤化肥,暗暗与潮汕老农比高低。他们种的是高杆品种,谁知肥下得太多,禾苗一个劲疯长,眼看就有倒伏的危险。这时候,潮汕老农告诉他们,赶快把田水排干,控制禾苗生长。他们接受了潮汕老农的意见,终于防止了早期倒伏。旧县生产队的社员服了,都说潮汕老农风格高,技术硬。
夏收第一炮打响了。据5个地区统计,潮汕老农种的519.7亩早稻样板田,平均亩产911斤,其中最高的达1294斤。在潮汕老农指导下,各地生产队自己搞的“跟班田”,也普遍获得丰收。
韦国清得知这一情况后说:“看来,把潮汕老农请进来,是广西加速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他建议区党委研究,是不是再请广东增派一批技术能手。
后来,区党委决定,请求广东再支援广西2000名潮汕技术能手。因为当时福建、江西等省以及广东省的一些地区,也都邀请潮汕技术能手去传授经验,潮汕地区没法满足广西的全部要求,派来了1500名,其中包括100名柑橘种植能手。
《人民日报》1965年9月15日,就曾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广西请进潮汕农民技术能手种样板田传播经验的消息,并发表了题为《学习先进经验的一种好方法》的社论。
1965年,据5个地区统计,潮汕老农种的样板田,双季稻平均亩产1621斤。在梧州地区,他们的34个样板点,双季稻平均亩产1682斤,其中有13个点达到了1600斤至1800斤,6个点达到1800斤至1900斤,5个点达到1900斤至2000斤,1个点达到2000斤以上。这个地区跟班田1万多亩,有不少达到了样板田的水平。其中岑溪县西澜公社的24亩跟班田,平均亩产达到1700斤。当年,全区稻谷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2亿多斤。
1966年,潮汕老农的样板田和各生产队的跟班田,又在1965年的基础上再创高产。全区稻谷也获得了增产。
新闻推荐
本报讯据《柳州晚报》报道,3月14日晚,柳州市公安局公园派出所快速出警,妥善处置,成功救起欲跳河轻生的女子小陈。当晚10时许,公园派出所接到市局110指挥中心指令:文惠桥上有人想要跳桥轻生,请迅速出警...
鹿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鹿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