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搭桥梁 非遗助脱贫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图八图九
故事背景:柳北区长塘镇西流村与柳江区百朋镇根林村原本是两个不相干的村子,在两位乡贤的助力下,以非遗文化搭建桥梁,建立了结对子扶贫的模式。“乡贤+非遗+扶贫”能发生多大的“化学反应”呢?
本期主角:陆德新(西流村龙塘屯非遗扣肉传承人)
出场人物:西流村乡贤陆德全、根林村乡贤陆介广、根林村根尧屯贫困户陆招黑、根林村根尧屯贫困户韦氏
4月10日,在柳北区长塘镇西流村龙塘屯村头的稻田边,两位衣着朴素的青年半蹲着谈笑风生,还不时地拿着树枝在地上来回比划……夕阳西下,两人拍去裤脚的尘土,伸出双手紧握,然后相视一笑,便转身一个朝南一个朝北各自离去。
朝南离去的青年名叫陆介广,是柳江区百朋镇根林村的乡贤;朝北离开的青年则是西流村乡贤陆德全。当天,两人策划了非遗扶贫行动,以龙塘非遗扣肉为媒介吸纳根林村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向村民传播非遗文化。
17日,陆德全带着龙塘非遗扣肉传承人陆德新来到根林村根尧屯。陆介广集合了村里的5户贫困户及其他村民到小广场上观摩学习非遗扣肉的做法。“最好用柴火,要控制火候,加柴的数量是3到4根粗柴、7到8根细柴。扣肉要切得大小适宜,不要贪多切大块,腌料不能放味精……”陆德新现场操刀制作,边做边从选材用料、刀法技艺、上料着色、烹饪技巧等方面全面讲解了龙塘非遗扣肉的制作流程以及非遗文化故事。
“没想到一碗扣肉背后还有那么多故事,要做好一碗扣肉需要那么多步骤。怪不得人家的扣肉卖得那么好,我们自己在家里做的扣肉只能留给自己填肚子。”村民韦兆总在听了龙塘扣肉的做法及故事后感叹“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场演示结束后,陆介广便带领陆德新走进贫困户家中。首先来到贫困户韦氏的家里,在详细了解韦氏的情况后,陆德新说:“韦氏年龄比较大,不适宜长时间在生产线上工作,但可以从事简单的种植养殖。我们为她提供一些猪苗和山楂树种以及饲料和肥料。并按超过市场的价格收购她的成品。”
随后,一行人又找到了正在植树的贫困户陆招黑。陆招黑表示,在观摩了非遗扣肉的制作后,他深觉自己是“井底之蛙”。“没想到一碗小小的扣肉还有那么大的学问,我很想学,我能吃苦,我也希望能学好一门技术,以后有吃饭的本事。”
了解到陆招黑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后,陆德新立刻为其抛出了就业“橄榄枝”。“你先到我们龙塘从学徒开始,包吃包住还有工资,一步一步来,慢慢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了更全面地讲解龙塘非遗扣肉制作技艺,陆德新接过陆招黑推车的手把,边干活边交谈。
“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陆德全告诉记者,农村发生了嬗变,乡贤作为一股农村治理新力量正在不断涌现,并发挥着地方治理的作用。“这一次,我们通过非遗为贫困户搭建就业、创业的桥梁是一次新尝试,我们也希望把这种模式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乡贤发挥作用与优势,把本村的特色产业、非遗产业带到其他村屯,发挥‘1+1>2’的效应。”
当天,陆德新走访了根尧屯5户贫困户,结合龙塘非遗扣肉产业为他们量身打造出脱贫方式。
本报记者 文鑫豪报道摄影
图一:秀美的根尧屯。
图二:陆德新与陆招黑边干活边聊制作扣肉的技艺。
图三:陆招黑在搬运准备种植的景观树苗。
图四:被根尧屯美景吸引而来的绘画爱好者。
图五:龙塘非遗扣肉香喷喷。
图六:陆德新为村民演示切扣肉的刀工。
图七:陆德新手把手教村民掌握火候。
图八:色香味俱全的扣肉出炉了。
图九:贫困户韦氏品尝刚出炉的龙塘非遗扣肉。
新闻推荐
供水管道施工 全市降压供水 时间:本周六晚至周日早上,请市民提前蓄水
日报消息(记者冼冰)昨天,记者从柳州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获悉,因供水管道施工,18日21时30分至19日8时,全市降压供水,部分地方停水,...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