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穷窝 移穷业 拔穷根

柳州日报 2019-03-13 08:48 大字

图二:向着脱贫希望进发。图一:在阅览室阅读提高技能的书籍。图三:回到新家煮晚饭。图四:试试身手。图五:在老乡家园锻炼。图六:驾驶叉车。图七:韦文兵工作总是比别人干得快且多。图八:关注招聘信息,寻找合适工作。

本期主角:

韦文兵(来自百朋镇镇西村的贫困户、老乡家园居民)

出场人物:

何姐(柳江区一塑料加工厂老板)、韦柳进(柳江区扶贫办公共服务股股长)。

故事背景:

老乡家园是柳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也是柳江区“十三五”期唯一一个集中安置点工程,已完工的一期工程有12栋住宅楼,建筑面积33750平方米,现有426户1552人入住,他们均是来自土博、百朋等镇的23个贫困村及部分居住条件较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老乡家园已成为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后续扶持有保障、宜居宜业的新家园,真正实现了搬迁贫困户“搬得出、住得起、能致富”的目标。

“叮铃铃”……2月26日清晨6时,伴随着手机闹铃的响声,今年40岁的韦文兵简单洗漱后就骑上电动车,冒着细雨向心中脱贫致富的方向进发。

6时30分前,韦文兵到达柳江区一塑料品加工厂,在与加工厂老板何姐(化名)打招呼后,他便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拿起铁铲到自己的岗位上忙活起来,“来得早、走得晚、干得多”是韦文兵留给何姐最深刻的印象。何姐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是按天结算,干得多拿得多,韦文兵是我们这里拿得最多的,一天差不多可以拿100元。”

记者从柳江区扶贫办了解到,韦文兵是百朋镇镇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其住处属于危房,去年7月份经筛选后搬来老乡家园定居。“韦文兵很积极,他搬过来后就主动找我们,要求学习一些谋职技术。我们引导他去学叉车,考得驾驶证后他就自己跑出去找工作。虽然他找的都是日结的工作,但每月收入也稳定在3000元左右。”柳江区扶贫办公共服务股股长韦柳进说。

韦文兵平时话不多,但谈起脱贫他却感慨万千。“之前在家种地拿到的钱基本都用来修补危房,危房是修了又漏、漏了又修,好烦的。” 韦文兵告诉记者,在老家时他就很想拔掉“穷根”,奈何住的危房就像个“无底洞”,不断吞噬着自己通过努力换来的报酬,也逼着自己把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过着“循环返贫”的日子。

韦文兵也曾想过远离老家那栋“无底洞”的危房,但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我2016年离开广西跑到云南省打工,老板给我一个月开5000元的工资,还包吃包住,原本我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了,谁知道老板却一直没有发工资,白干了一年后我只能回来。”兜兜转转一圈后,韦文兵还是住回了危房,直到去年7月份搬进老乡家园,才得以摆脱窘境。

有了新房的韦文兵如获新生。“现在的房子有50多平方米,虽然没有以前的大,但住得舒服。”韦文兵说,党和政府帮忙“挪穷窝”,自己也要努力“移穷业”。为此,韦文兵从搬来老乡家园后就不断主动找工作、学技术,但由于之前有过一次被骗的经历,所以他现在多是选择能当天结算的活来做。

在韦文兵的工作现场,记者看到,个子不高的他在搬运货物时总比别人快,话不多的他在别人休息时依然在干活……

下午4:30,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韦文兵回到老乡家园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到就业招聘信息发布区看看有没有其他日结的工作,然后回家炒了一些青菜,就着剩面解决了晚餐。洗了个热水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来到老乡家园党群服务中心的阅览室,阅读一些有助于提高谋职技术的书籍,由于只是小学毕业,韦文兵在看书时还得经常请教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过段时间我想去广州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平时得空就看看书多学点知识,希望在广州找工作时能用得上。”谈起未来,韦文兵虽略显迟疑,言语也是吞吞吐吐,但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本报记者 文鑫豪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千元大奖等您来拿! “千人拔河”报名已启动,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记者李劼晚报讯由柳州日报社主办的“千人拔河”大赛将于3月16日上午火热开赛。据悉,本次比赛奖金丰厚,男、女队前六名均有...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