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变“股东” 合力挖“富矿”

柳州日报 2018-05-06 09:01 大字

日报消息(记者廖冠华)5月3日一早,柳江区进德镇龙新屯的莫桂清就欣喜地走向村委办公室,那里已有企业工作人员在回购手套了。

“这个月做了多少对手套?”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杨柳,每次见到已脱贫且建了新房的莫桂清都格外关心。“300对。”“不错呀,做手套有1500元,你丈夫又在县城务工,你家这个月收入要破5000了啵。”

“村子摘掉了贫困帽,我们也都成了‘股东\’,这生活还不该越变越好嘛。”

原本的贫困村,是如何在一年内摘掉贫困帽,让村民实现从“农民”到“股东”的华丽转变呢?

“去年我们整合了23个贫困村的115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区内27家信誉效益好的企业,每年每个村可获得4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柳江区副区长黄里明说,柳江区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从顶层设计上确保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体制机制、发展资金、人力资源的有效落实。同时创新企业结对帮扶模式,鼓励企业支持村屯产业发展。

如今龙新屯以发展资金入股,企业免费提供设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情景,就是柳江区村企互动发展的缩影。

截至2017年底,柳江区13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约为272.90万元,2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万元以上。村民纷纷变成了“股东”“固定资产老板”和“致富领头人”。

“每一种身份的转变,就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探索。”柳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立东说,目前柳江区主要有“3+”“国道经济”“能人效应”三种发展模式,成效良好。

“3+”,即“企业+”“产业+”和“电商+”,这三种模式在推动柳江区村屯发展上颇有成效。如穿山镇高平村以17亩集体土地入股农业公司,每年可获13.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土博镇定山村与公司联营建立菊花育苗加工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可增收4万元;百朋镇新圩村以电商平台销售鸟笼,提高村级产业效益。

同时,柳江区还利用境内国道人车密集和村屯产业能人带动效应的优势,以购买固定资产和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今年我们对门面进行了装修再出租,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发展村里公益事业。”穿山镇五道村党支部书记张信求说,村里前些年采取“飞地经济”的方式在209国道旁修建了7间门面,如今通过升级改造,这些门面每年可为村里增加6万多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我们还将结合新城开发、农旅结合、特色农业等,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黄里明说。

新闻推荐

赏民俗 品美食 唱山歌

日报消息(见习记者覃珩)2018年“壮族三月三·柳江嘉年华”活动即将拉开帷幕。据了解,柳江区今年将结合本地特色,重点推出民俗旅游系列文化活动,通过赏民俗、品美食和唱山歌等方式,展示柳江浓郁的民族文...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