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坑”你掉进过吗?
本报记者吴家跃通讯员车亚焕李占平
■阅读提示:
近日,自治区工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7年广西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告诫广大经营者要诚信自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以免掉进商家事先设置的消费陷阱。
房产中介电话骚扰消费者
被罚5万元
案件:
消费者吴女士通过南宁恒创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购买一套住房后,经常被商业推销电话侵扰,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
工商部门接到吴女士投诉后,立即立案调查。经查:该中介及其下属51家分公司,为增加公司业绩,对采集到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未经同意进行二次收集保存,在使用这些信息中未经过消费者同意,采用电话形式进行推广服务业务,严重侵扰了消费者生活安宁,属于“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南宁市工商局依法对该中介作出行政处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处以罚款5万元”。
点评:被电话骚扰可投诉
本案是典型的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权案件。商家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为扩大业务,经常电话侵扰进行商业推销业务,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应承担法律后果,如果给消费者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还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预收款消费
要多留心
案件:
2017年2月以来,陆续有上百名消费者投诉,反映持有桂林榕湖国际旅游公司中银山水会酒店分公司VIP会员卡的消费者卡内余额未消费完,因当事人停止营业,致消费者不能消费且卡内余额不能退的情况。
桂林市工商局旅游市场管理分局即依法予以立案调查。在旅游分局、消费者协会共同努力下,最终为106名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万多元。
点评:预收款消费纠纷多
预收款消费作为当前广西乃至全国消费争议较多的领域,造成预付款消费维权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收款发票,没有服务合同,没有明确责任,随便停业、跑路、搬迁。
为此,新修订的“广西消保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自营业执照核准登记之日起满6个月后,方可发售预付费消费卡。预付款消费经营者与消费者必须订立书面合同,明确责任与义务;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将按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
“0元购机”
实为陷阱
案件:
2017年3月1日,梁先生等49名消费者联名投诉举报称:柳江县棋俊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以“0元购机”为幌子,向消费者宣传购买手机不用付款,诱导消费者以其个人名义采取“虚报、多报”的方式向某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相当于两倍左右手机价款的消费贷款,然后交由当事人投资运营,以投资运营所得利润返还消费者购买手机款。但事与愿违,出现了消费者频频被金融消费公司催促归还消费贷款本息的情况。
执法部门立案调查取证后,促成当事人通过全额承担消费者消费贷款本息偿还,终止消费者金融消费贷款合同的方式,全额退赔梁先生等49名消费者消费贷款本息28万元,并给予消费者每人200-1000元不等的精神赔偿。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
点评:免费未必真实惠
该消费纠纷为典型的误导消费案件。通过虚假承诺引诱消费者与其达成交易,看似获得了“实惠”,实则将自己的合法权益置于一个未知状态。要谨记天上没有免费午餐。消费者在接受“免费消费”商品服务时,要深入充分的了解商家的实际目的,防止落入消费陷阱,谨防此类“消费被贷款”事件再次发生,以避免自己的信誉或财产受损。
大学生低价购车
陷入消费骗局
案件:
2017年3月15日,数十名大学生投诉称:广西骑客天下助力自行车经营部利用“大学生购车优惠活动”,与消费者签订购车协议,约定消费者在该经营部购车只需支付30%购车款,再与“分期乐”消费贷款公司签订余款贷款协议就可拥有该车。消费者的贷款还款由当事人按月向消费者返现,消费者再还给消费贷款公司。然而,协议签订并返现2个月后,该商家违反协议停止返现,导致消费者需自行垫付分期还款。消费者与当事人协商要求履行合同并退回垫付款项无果,于是投诉请求维权。
工商质监局调解,当事人同意在4月30日退还消费者垫付款项,承诺按原来协议继续按月返现给消费者。
调解结束后,工商质监局进一步调查发现,当事人开展该活动共吸引799名消费者参与,涉及需返现的金额巨大,涉嫌犯罪,即将案件线索依法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点评:天上不会掉馅饼
本案受害者几乎都是在校大学生,由于其思想单纯,警惕性不高,掉入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本案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免费午餐”、“天上掉馅饼”,以免掉进商家事先设置的消费陷阱。
销售假冒品牌手机
被责令“退一赔三”
案件:
消费者梁女士花了6800元,在钦州市胜达通讯经营店买了一部苹果7手机。手机激活使用后,发现系统安装的不是苹果自带系统而是安卓系统,明显属于假冒伪劣产品。于是请求钦南区工商局对当事人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要求当事人退一赔三。
钦南区工商局立案调查证实其行为构成消费欺诈。调解,最终达成协议,当事人同意按《消法》退一赔三规定给予消费者梁女士赔偿及退款27200元。
对当事人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产品和消费欺诈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予以了“责令立即停止违法经营行为,没收侵权商品,并处罚款3400元”的行政处罚。
点评:是否真品仔细看
依据《消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明知所售手机为假冒产品仍然销售给消费者,存在主观故意行为,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要求经营者退还购机的费用并赔偿购机费用的三倍金额于法有据。
该案例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要查验手机上的“进网许可”标志,并查询手机串号是否一致以及真伪,在付款后要及时向商家索取相关票据,以便事后维权。
汽车质量纠纷
保存证据很重要
案件:
2017年1月12日,消费者欧先生向钟山县工商局12315中心投诉称,其于2016年12月27日在钟山县常兴汽车销售公司钟山分公司购买了一辆汽车,价格9万元,入户费用3400元。该车从车行开出使用后发现,车辆在挂二档时会自动脱档。第二天将车开回当事人公司处理,经两次维修及更换配件,未能解除故障,多次提出要求当事人更换新车,均遭拒绝。
经工商部门立案调查证实,消费者上述投诉情况属实,2017年1月23日组织双方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一次性退回消费者购车款9万元和入户费用3400元,并补偿消费者经济损失300元。
点评:消费证据要保留
按照《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2次后,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消费者有权要求换车。
该案能够一次调解成功,除了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主要还是消费者有着较强的证据保留意识,妥善保留相关收据、转账记录、修理记录等证据,使得对该起纠纷的责任判定有了充分的法律和事实依据。
虚假宣传
误导老年人消费
案件:
2017年7月11日,靖西市工商局接到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称:不少中老年人参加由南通艾洁菲纺织品有限公司组织的健康讲座,销售人员在健康讲座上反复向老人消费者推销“养生枕头”等保健产品,宣称“能软化血管,治疗高血压、心脏病,预防脑血栓和中风等”。听课老年人信以为真,争抢购买。发现上当后要求退货时,销售人员以产品无质量问题为由拒绝退货。
经工商部门查实,当事人销售的上述产品属普通产品,并不具有治病功效,已诱骗41位老年人购买其产品,货值13.92万元。在工商部门组织调解下,当事人退回了消费者的全部购货款。对当事人虚假宣传误导行为,工商部门依法作出处以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点评:骗老三招要警惕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不良商家利用老年消费者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差、风险防范意识能力差,设下重重消费陷阱,诱导其购买所谓治病的产品。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以“赠送纪念品、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广大老年人,因免费试用或领取了纪念品的老年人不好意思拒绝,只好购买其产品;
打着“专家免费讲座、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等概念误导老年消费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蒙骗消费者;
冒充国家相关部门的电话向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直接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
本案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遇到商家类似“忽悠”招数最好提高警惕,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新闻推荐
柳州市工商局召开2018年3·15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 红盾行动:让消费者天天都过“3·15”
今报记者石红星通讯员李婕3月7日,柳州市工商局召开2018年3·15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公布该市2017年的消费投诉举报热点,通报工商部门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以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等情况...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