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有办法 好米不愁卖

柳州日报 2018-09-28 09:25 大字

近日,柳城县凤山镇头塘村委办公楼前特别热闹,驻村干部与村委干部当起了搬运工,将一袋袋优质大米搬出仓库,转运上卡车。“这批大米的售出,我们村集体收入又多了大约35000元,真好。”

凤山镇头塘村位于凤山镇北部,下辖9个村民小组,共630多户3630多人。该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于甘蔗、桑蚕、水稻等,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400亩,平均亩产量约500公斤。当地所产的大米品质好、口感好,但销售渠道受限,村里的农作物难卖出好价钱。为更好地打开销路,头塘村驻村第一书记曹小刚自今年3月上任后,开始寻思,为村里的农副产品找销路,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并通过多方渠道,争取专项扶贫5万元,购置了加工设备,落实了加工场地,设计、定制了优质大米包装袋,于今年下半年开始收购村民和贫困户的稻谷进行加工。9月上旬,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委干部的共同协作下,该村稻米加工场顺利完成第一批16吨袋装优质大米的加工,并以高出市场均价0.2元/公斤的价格销售。“我们村的稻米本来品质就好,最主要还不打蜡,让顾客可以更放心。”驻村工作队队员覃春佳自信满满。

在柳城,像头塘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心系百姓的还有很多,他们进驻村里后,出资为贫困户挖鱼塘养鱼、养鸭子,想办法为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他们通过一己之力,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百姓有了满满获得感,赢得群众赞誉。

本报通讯员邓克轶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里子”“面子”同建设 “颜值”“气质”同提升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既要有“颜值”,也要有“气质”。而乡风文明就是农村“里子”不断提升,展现自身“气质”...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