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同的时代,不一样的童年,各有特色童趣及期盼一家三代的别样“六一”

南国今报 2014-05-31 10:31 大字

今报记者赵本高 策划:李昆光

为了悼念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更好地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倡仪设立国际儿童节,并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从此延续至今。

世易时移,在不同的年代,人们有着不同的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方式,但相同的是,儿童们对于自身节日的期盼。

今年六一”前夕,记者走进柳州一户普通居民家,寻访奶奶高淑斌、母亲杨菊、孩子潘思辰三代人有关儿童节的记忆。通过他们的讲述,从中可让人感受到时代的一些变化。

奶奶

为能戴上红领巾兴奋

高淑斌,1949年出生,她的童年主要在1950年代。

高淑斌是铁路职工子弟,她的父亲是巡道工,母亲是铁路工地上挑土方的工人。到了上学的年纪,她被父母送到柳州市北站路附近一所小学就读。

谈及“六一”儿童节收到的礼物,高淑斌的记忆一片空白。她只记得,当年的儿童节,学校也放假,但有了假期,只方便自己回家照看弟妹。另外,为了节约生活开支,父母还在铁路旁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菜,她还需要经常去浇水锄草。

“不光是儿童节,包括其他假日,我基本上都是在干活中度过的。”高淑斌说。在她的记忆里,因为工作繁忙,加上当时生活困难,儿童节父母从来没带她出去游玩过,也没给她送过节日礼物。

不过童年的高淑斌,依然对每年的儿童节非常向往,因为那天她可以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弟弟妹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前去上学。

“当年我们的红领巾可不舍得天天戴,多数时候是叠得整整齐齐存放在箱子里,怕弄脏弄旧了。”高淑斌说,只有一些节日或学校有重大活动,老师才会通知大家戴上红领巾,儿童节就是其中之一。当天,学校还会举行简短的仪式,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系上红领巾。

除了入队仪式,在高淑斌的记忆里,学校也组织过一次儿童节户外活动,是到当时的柳侯公园去看动物(当年动物园还在该公园内)。“第一次看到里面的猴子和老虎,我们大家非常兴奋!”回忆起当年的场景,高淑斌仍记忆犹新。

高淑斌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柳州市区适合游玩的,基本上也就是柳侯公园了。能够进去玩一趟,对孩子来说就是最高的奖励了,但多数父母都舍不得出那5分钱的门票钱。

“要不是因为学校统一组织,我父母肯定也不会愿意给钱。”在高淑斌的印象中,那也是童年时期她惟一一次游览柳侯公园。

如今,在年轻人繁忙的时候,65岁的高淑斌偶尔也会带孙子出去游玩。去年儿童节,她就陪孙子到市动物园去了一趟,园内动物的数量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还有孩子把去公园游玩视做节日礼物吗?什么高科技玩具、什么全国各地甚至出国旅游,我们那个年代想都不敢想!”高淑斌感慨地说。

母亲

节日礼物需“讨价还价”

杨菊,1978出生,她的童年主要在1980年代。

回忆起自己度过的儿童节,杨菊一脸的幸福。在她看来,当年学校组织的儿童节活动,比如今的好玩多了。

杨菊就读的是柳南区的一所小学。当时学校每年组织的儿童节活动,除了简短的入队仪式外,重头戏在于游园环节。

游园活动中,老师会设计很多游戏,包括点鼻子、跳皮筋、套圈圈等。这些游戏本来就是学生们课余时间的最爱,节日那天当然玩得更加疯狂。

“人人都可以参与,不像现在就是搞文艺活动,少数学生在台上展示才华,多数学生坐在台下观看,没我们那时好玩。”杨菊说,传统游戏给童年带来的快乐是无法替代的,只可惜现在的孩子对这些早已陌生了。

学校放假,父母忙于工作,没有空陪伴杨菊,而进公园需要门票,因此杨菊和同学们多是以逛街的方式庆祝节日。当时,鱼峰山附近及龙城路一带是最繁华的地方,她们逛上一整天,也丝毫不觉得累。

因为没什么零花钱,杨菊她们逛街时的花费,最多就是在外面花几毛钱吃一碗米粉。“对那时的我们来说,街上的米粉就是最可口美味的零食了,平时很难吃得到的。”杨菊告诉记者,饼干、糖果等如今司空见惯的小零食,在当时可算是奢侈品了。

虽然没空陪孩子,但杨菊的父母会花心思给她买儿童节礼物。不过每年都只有一件礼物,多数时候是作业本等学习文具,少数是新衣服,而这对杨菊来说,已相当于过年的“待遇”了。

“每年为了儿童节礼物,我都要跟父母‘讨价还价\’,但当时生活还比较困难,父母没有办法满足我太多的要求。”杨菊说。

孙子

父母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潘思辰,10岁,目前就读于柳南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相较于奶奶和母亲,每年他的“六一”儿童节过得可谓丰富多彩。

每年儿童节,除了父母,叔叔阿姨们也会给他送礼物。他床头旁边有一个大柜子,里面装着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玩具,其中他最喜欢的是一架遥控飞机。

父母送给他的节日礼物,很多时候是外出远行。“从他三岁起,我们就经常带他出去旅行,主要是希望他开拓眼界。”妈妈杨菊告诉记者。

2010年,潘思辰跟妈妈在上海世博会度过了当年的“六一”,还有一年则是在凤凰古镇度过的。入读小学后,因为假期不够长,即使没有外出远行,妈妈也会带上潘思辰,再邀上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到市郊的农庄聚餐。

除了旅行、游玩外,杨菊还特别安排孩子参加了一些公益活动。在她看来,如今的独生子女一代,非常需要学习分享、感恩的精神,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2011年“六一”节,在妈妈的鼓励下,刚上一年级的潘思辰就在班级发出倡仪,组织部分同学到柳城县的一所农村小学给小伙伴们赠送礼物。

那次经历令潘思辰印象深刻,至今他依然认为,那是自己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儿童节,“因为我帮助了别人。”

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10岁的潘思辰成长很快:他在绘画、书法、演讲等方面都具有特长,并在各类赛事中多次获奖;而且还懂事乖巧,是老师同学们眼中公认的“优等生”。

不过,这个懂事乖巧的好学生,也向记者透露了他对妈妈安排的儿童节活动的一些不满。潘思辰说,以往儿童节,妈妈经常会邀上班上的几个同学一起去农庄烧烤,结果就是他们几个家长聚在一起聊天,并没有陪自己玩;他真正希望的,其实是父母陪在身边,跟自己一起度过儿童节。

潘思辰还说,自己想要的节日礼物不多,今年想要的只是一盒国际象棋,这不难实现;最难的是爸爸妈妈都能够放下繁忙的工作,一起陪伴自己。

新闻推荐

竹笋没偷到 反把车丢了一名嫌疑人返回取车落网

今报柳州讯(记者黄真真实习生荣瑶通讯员冯德勇)一夜之间,自家竹林的980多斤竹笋被人盗割。7月21日晚,柳州市沙塘镇古灵村村民韦某,用手电筒巡夜时,发现贼影,吓得嫌疑人弃车而逃。接到报警后,沙塘派出所民...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