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人”的故事

合肥晚报 2021-03-29 00:50 大字

彭霞是合肥本地人,和丈夫一起生活在南七。如果你常常出现在南七附近,可能会碰到他们夫妻二人,他们在合肥以卖气球为生已经十多年了。

“因为母亲怀孕时吃药,造成我天生残疾,我的丈夫也因为早产患脑瘫。”彭霞说,曾经的她非常自卑,不愿意跟人多交流。但自从2000年遇上她的丈夫,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慢慢接触社会。

“刚结婚的时候,我们俩在老房子里面开了个小店,因为要做生意,所以必须要跟别人说话,要交流。”后来,老房子拆掉了,夫妻二人没有了收入来源,于是开始了流动卖气球。

丈夫患有脑瘫,平时并不能完全自理,都要彭霞去照顾。每天出门时,彭霞帮丈夫送上车。回来的时候,丈夫也会提前给彭霞打电话,彭霞会在门口接丈夫。“你今天卖了这么多气球啊,我今天早上不是很好,才卖了20多个。”每天接到丈夫的时候,二人还会比较一番,看谁卖得多。

别人看这个家庭好像很艰难,但其实彭霞自己觉得都还过得去。走进彭霞的家中,干净明亮的房间,非常整洁,“我每天都会打扫。”

虽然,收入不算太稳定,一个月卖气球平均能赚上2000多元,再加上两人有低保,日子还算过得去。除去生活的开支,两口子一个月还能攒上1000多块钱。

回想起第一次捐助,那还是在汶川大地震时,彭霞往街头募捐箱里塞进了500 元钱。“从新闻上看到汶川的情形,伤心啊,我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公益的种子也在那时种下了。

2017年,彭霞看到一则贫困大学生的新闻,很感慨,“当时我们夫妻俩也没有太多钱,就商量着给这个大学生捐500元。”

第二年,他们又看到一个贫困学生的新闻,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残疾人,考上大学却上不起,“我们自己也是残疾人,很是感同身受,就想帮帮他。”夫妻二人这次捐助了1000元。“两个孩子都不错,家庭困难,但是成绩很好,考上了大学。”前几天,其中一名受助大学生还回来看望了彭霞,让她很激动,还落了泪。“不想他们来回跑,路费也是钱啊,他们自己过得好就行。”

除了大学生,彭霞还资助了舒城的三位贫困小学生,每人500元。在彭霞家的一个柜子里收藏了很多荣誉证书,都是这些年来他们捐助的凭证。

6月底,彭霞又带着牛奶、蛋糕与其他爱心人士一起到舒城为三位五保老人过生日。“虽然辛苦,但看到老人微笑的脸庞,心里很温暖。”

彭霞还特别愿意参加公益事业,有时候上午气球卖完了,下午她就去做公益。去年8月1日,她还和一样热衷公益的人士走上街头,为交警、环卫工、城管、农民工等一线工作者送去夏日清凉。

彭霞帮助了很多人,很多市民了解彭霞的故事之后,也想帮助她。有一次,一位男子从她手中买了一个气球,给了100元就走了。彭霞赶紧追上去,一定要把多余的钱找给对方。“他说什么都不要,让我可以去资助别人。”

就在上周六,又有一个市民在彭霞卖气球的地方等她,并且给了她500元。彭霞当即婉拒了对方的好意,“我们有手有脚,都能自食其力,不能要别人的钱。而且我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已经存好了,请大家放心,也谢谢大家的好意。”

去年彭霞的儿子参加高考,考上了安徽理工大学,这对于夫妻俩来说,是最大的欣慰。“我儿子很健康,也很争气,从小就没让我们操过心。”现在儿子上大学了,彭霞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在有空的时候还会去跟专门教残疾人的老师学习电子琴和唱歌,丰富自己的生活。

坚持要自力更生的彭霞说,她和丈夫平时的吃穿用花不了多少钱,除了给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之外,还能有一些结余,他们还要继续为贫困学生捐助,希望那些没有能力上学的孩子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彭霞对儿子的教育也是,想要更好地生活,就得靠自己,自力更生,有能力的情况下,别忘了,去帮助他人。

彭霞一直都觉得虽然他们夫妻二人和别人的起点开始不同,但是他们自己只要愿意努力,愿意付出,那么生活也一定会回馈给他们的。只要他们心存感激,怀有善意,那么这个社会不会排斥他们二人。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她相信再大的困难他们都能克服。

□越帆

新闻推荐

校校通“博士进校园”讲座走进舒城

3月3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媒云校校通“博士进校园”活动走进舒城第二中学和舒城县万佛湖镇中心学校。当天,西北工业大学思...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