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烧饼无言的父爱 合肥一聋哑父亲摆摊卖烧饼为孩子治病,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卖一百个,不卖完不回家

新安晚报 2021-01-22 10:42 大字

在合肥长江西路与创新大道交口东南侧的地铁口外,有一辆写着“无声下塘烧饼”的餐车,每天摆摊三次,卖掉上百个烧饼。而这上百次的买卖过程,没有一点声音,因为摊主郑章勤是一名聋哑人。他每天起早贪黑,卖烧饼挣钱,为的是给白血病孩子治病。在“无声”的烧饼背后,是郑章勤对孩子无言的父爱。

“聋哑夫妻”牵手期盼美好未来

1982年12月,郑章勤出生于合肥三十岗乡小田埠,患有先天性聋哑。在合肥特殊教育中心上到七年级后,他退了学,开始打工挣钱。虽然身患残疾,但是郑章勤勤快,也很聪明,“我想挣钱,自己养活自己。”2009年,27岁的郑章勤在淮河路步行街逛街时,遇到了现在的妻子项燕菲。出生于六安舒城的项燕菲同样是一名聋哑人,在出生不久,就因为一次严重的发烧而失去了听力。“我就是看对眼了,鼓起勇气去找她要了联系方式,她一开始还有点蒙。”

就这样,两人相知相爱,在2013年结为夫妻。“她很善良,很诚实,更重要的是,她理解我,让我很感动。”结婚后的第二年,两人有了孩子,一家人希望通过勤劳的双手,去战胜困难,迎接更好的未来。

孩子确诊急性白血病如晴天霹雳

命运仿佛要给郑章勤更加艰巨的挑战。2016年,不到3岁的孩子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随后,病情急剧恶化。当年11月,郑章勤按医嘱带孩子前往上海,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治疗。“到上海的第二天,医院就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了。”回忆当年,郑章勤眼圈一下子红了。

白血病的治疗需要很多钱,但郑章勤想,无论花多少钱,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的命救回来。他曾来到医生的办公室,扑通一声跪下,并表示:“不管花多少钱,先给孩子治着,钱的事不用担心,我一定尽全力及时给到位!”

为了照顾孩子,夫妇俩在医院旁边租了一个3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个月房租4500元。那段时间,郑章勤和妻子每天只吃白菜馒头,省下来的钱给孩子补充营养。幸运的是,在医生的治疗下,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一年后,孩子出院,回到合肥继续治疗,“每个月去上海做一次检查,让医生观察病情。”

百万元治疗费让他四处打工挣钱

几年的治疗费用加起来有接近100万,这让郑章勤花完了全部的积蓄,甚至连合肥的房子也卖了,还找很多亲戚朋友借了钱。虽然也有好心人帮他们在网上募捐,筹到了近6万元,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小孩继续治疗需要钱,还要想办法尽快把借的钱还上。郑章勤等到小孩病情稍微稳定后,就前往广州打工,因为那边工资高。但是老板说要做满一年才能结算,而家里的孩子也要人照顾,郑章勤只好又回到合肥。

他决定在家附近做小生意,“想着做生意能多赚一些,在家附近也能照顾小孩。”他先从烧烤做起,在三十岗附近村镇摆摊,每天扛着十几公斤重的铁架子来回跑。接着他又做炸串、炸鸡、炒饭,“感觉什么挣钱,就做什么。”

每天要求自己最少卖一百个烧饼

2018年夏天,郑章勤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长丰下塘学做烧饼,只花了半个月就“出师”了。“以前做过餐饮,有一定基础,我只想尽快学出来,然后摆摊赚钱。”郑章勤借钱买了一辆街景店车,开始在合肥高新区卖起了烧饼。

每天早晨五点不到,郑章勤就要起床,把前一晚发好的面做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准备葱、蒜、芝麻、油等,把炉子生起来,就去出摊。蜀麓城管给他安排了汽车西站地铁口的一个固定摊位,他可以从早上六点卖到九点半,中午十一点半卖到下午两点,下午五点卖到晚上十点。无论刮风下雨,甚至下雪,郑章勤都雷打不动地出摊,他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至少要卖出去一百个烧饼。郑章勤的餐车上挂着店招,名叫“无声下塘烧饼”。他只卖两种烧饼,雪菜的3元一个,肉馅的4.5元一个。顾客来了,他就用手势询问要哪一种,要不要抹酱。顾客也是用手势作为回答,并且通过微信等扫码支付。整个买卖过程没有一点声音,无声的烧饼背后是郑章勤无言的父爱。郑章勤的母亲很心疼儿子,“他每天出摊三次,加起来超过10个小时,不卖完他不回家。回家后经常已经是深夜,休息一会后又要准备第二天的面、肉馅,经常凌晨一点才能睡,然后清晨五点又要起来。为了省钱,他大多数时候就是拿烧饼当饭。”

城管特批摆摊让他感受社会关爱

郑章勤表示,累一点辛苦一点,都没什么,只要小孩健康,不再受疾病困扰,一切都值了。经过两年的经营,目前,他的“无声烧饼”在高新区卖得很好,“有的顾客知道我们的情况,也经常来买,有的还一买好几个。”

实际上,在长江西路与创新大道交口的汽车西站地铁口,本来是不允许摆摊的,但蜀麓城管中队了解郑章勤的情况后,不仅没有直接取缔和暂扣物品,还帮他划定了定时定点的摊位,让郑章勤能安心地卖烧饼,“另外,蜀麓城管还给我们送来慰问品,庐阳区政府也给我们办了低保,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爱心。”

郑章勤说,大儿子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但医生提醒,感冒等小病也可能会带来致命危害,还需要观察五年。现在,孩子在高新区一所小学读书,郑章勤一家也住在高新区,而小儿子也已经三岁了。每当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郑章勤总是浮现出笑容,他在微信上告诉记者,“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已经挺过来了,以后我和妻子得相互扶持着,让这个家继续往前走,让两个孩子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郑章勤也告诉记者,“给孩子治病向亲戚朋友借的钱,现在还有十万多元没有还,我会通过卖烧饼全部还清的。”

倪致远鲍彪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刘旸项磊/文余康生/图

新闻推荐

长三角地区首次开行环线列车 分别为合肥南—合肥南

G8331/4次G8343/6次G8335/8次G8339/42次4列环线列车串起沿线肥西、舒城、庐江、桐城、安庆、池...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