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群众安置点见闻
花岗:让群众生活无忧
7月26日中午,当记者走进花岗镇四合社区安置点的食堂时,扑面而来的是一片喧闹的人声。食堂里,有的群众排着队,井然有序地从志愿者手中接过盛满饭菜的托盘,有的则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午餐,一边聊起了家常。在食堂的橱窗旁有一块小黑板,志愿者用粉笔在上面认真地写下了今日菜谱:肉烧茄子、红烧公鸡、洋葱炒芹菜、咸菜。
“饭菜好吃吗,在安置点感觉怎么样?"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吃饭的大姐。“可以可以,饭菜很不错,安置点条件也好,志愿者都热情得很,非常感谢!"这位大姐来自四合社区花园新村,名叫任永存,她和老伴常年不在家,在上海帮忙带孙子,这次通过新闻知道老家被淹,便心急如焚地往回赶。几经辗转,回到家乡后,她发现家中的积水仍然很深,无法居住,经村干部指引,来到安置点临时居住。
“有家不得回,心里不是滋味,好在有安置点,有了个落脚的地,可以安安稳稳地吃顿饭。"任永存说,她准备等积水退去后,再回家收拾东西。
据悉,7月19日,舒城县桃溪镇龙潭河水位猛涨,因花岗镇地处河水下游,一旦上游破圩,将会对镇区内四合社区造成巨大影响。面对这一险情,花岗镇迅速组织人员对片区内群众进行转移安置,共转移群众800余人,除主动投亲靠友的群众外,有83名群众被紧急安置到了四合学校内。7月20日6时许,舒城县桃溪镇龙潭河桃溪小圩决口,河水倒灌进四合社区,共造成27个村民组、4700余亩土地被淹,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次真是多亏了村干部们。"四合社区居民胡玉珍说道,“他们19号中午就给我们发了通知,让我们赶快撤离,怕我们不愿意走还挨家挨户搜寻,把我们都送到了安全的地方,还免费提供饮食。昨天我去家附近看了一眼,都被淹了,真是太危险了。"
70多岁的胡玉珍30年前也曾经历过洪水,对比过去,她感觉现在的生活真是好了太多。儿女担心她在安置点生活不好,给她打电话,她总是说:“我在这有吃有住,没事去看看家里的情况,心里别提多踏实了,你们就放心吧。"
花岗镇四合社区党委副书记孙家红告诉记者,自接到撤离通知起,四合社区就第一时间联系学校,将四合学校作为转移安置群众的临时安置点,学校共启用了6间教室安置转移群众。为了让群众们住得更安心、更舒心,社区不仅给群众发放了被子、鞋子等生活物资,还细心地给教室里的窗子钉上了纱网,并准备了蚊香、驱蚊药。学校食堂每天定时为群众开餐,提供一日三餐不重样的菜品,安排志愿者为群众打饭。为加强防疫措施,安置点不仅设立了医疗服务点,为群众测量体温、准备常用药品,坚持每天早晚两次消杀,还安排保洁人员每隔一个小时就对住所进行一次清洁,保证居住环境卫生干净,群众在安置点生活无忧。 (记者 邓可 通讯员 马家贵)
丰乐:安置点里笑声多
汛情期间,丰乐镇丰乐中学和上派初中暂时作为当地群众转移安置点进行安置。如今里面居住的群众生活过得如何?近日,记者来到丰乐中学临时安置点进行探访。
“您的血压有点高,要注意吃药。"在学校教室设立的临时医疗点里,医生正在给老人们测量血压和心跳。“我们在这里吃得好,住得暖,盒饭送到手,志愿者们常常嘘寒问暖,问被子够不够。"76岁的徐善桂老人看病后,手拿一盒降血压药走了出来,老人年龄大经历风雨多,对这样好的待遇心里很感动,连声说,“安置点吃穿用都全包,看病也不要钱,我们在这里很心安,被水冲毁的家园可以再建,现在主要是保证人身安全。"
在二楼203教室里,安置了19名本地转移群众。记者注意到,房间里床上铺的被子,都是崭新的被褥,窗台上有一些政府和爱心企业发放的肥皂、毛巾等洗漱用品和零食。一条小宠物狗,正躲在床底,摇着尾巴,小声地吠着生人。二楼走廊上晾晒了一排衣服,一楼学校院子里老人们正坐在树荫下聊天,新安的一排水龙头下面有一位母亲正在给孩子擦洗身体,几名小孩在院子里的场地上追逐打闹,笑声回荡在整个安置点上空。
据了解,丰乐中学临时安置点现住有400多位村民,采取封闭式管理,转移群众从大门登记到入住房间,都有志愿者全程贴心服务,床上被褥和洗漱用品一应俱全,一日三餐按时供应,由专人配送到居民手上。室内有电风扇或空调,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此外,为保证安置点治安良好,民警和特勤在外实行24小时巡逻。在医疗卫生方面,镇卫生院配备了5名医生,驻点对群众进行体检,宿舍每日三次进行消毒,确保群众的身体健康。 (记者 张栋)
三河:开设临时课堂
“握笔的正确姿势是五指紧握笔杆,掌心虚空……"在肥西师范学校三河镇安置点的一间教室里,县政协委员、三河镇非遗传承人方军化正手握毛笔,给孩子们演示正确的握笔方法,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因连日的强降雨天气,三河镇水位持续上涨。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镇紧急转移群众,方军化就是被转移群众中的一员。来到肥西师范学校安置点后,为了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安置点的生活,方军化心中萌生了利用自身特长,给这些孩子开办临时书法课堂的想法。他说,遇到这种突发情况,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更需要呵护,文化是一种柔性的力量,通过学习书法,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由下一代传承。方军化主动联系安置点负责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支持后,他托朋友帮忙购置了纸、笔、墨,无偿提供给孩子们使用。
在方军化的课堂上,从三河镇茶棚社区转移来的9岁小朋友苏蒙蒙学会了使用毛笔写自己的名字。她说:“这可是我第一次写毛笔字!今年的夏天跟以前不一样,有很多小伙伴一起学习玩耍,很快乐,我的姐姐也在隔壁教室上课呢。"
据了解,该安置点共安置小孩58人,安置点根据孩子的年龄分成小学生班和中学生班,安排不同的授课内容。除书法课外,安置点还组织多名志愿者给孩子们上手工课、画画课、体育课等不同课程,丰富孩子们的“临时生活"。 (王碧如 唐晶晶 左勇)
严店:打造温暖之家
蒋口联圩开堤分洪后,转移的群众在安置点内过得怎么样?带着这个疑问,近日,记者来到刘河中学实地探访。
上午九点钟,77岁的俞贤荣老人正在和一起居住的朱永凤聊天。“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发大水时好多了。"俞贤荣告诉记者,“大水无情人有情,虽然家里被淹了,但是住在这里吃的住的都很好,三餐都有人给我们送,很周到。"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人都安排了单人床,配备了新床单、被子,卫生保洁人员正在逐间屋子消毒。志愿者俞珊珊则在擦拭桌椅板凳等,“他们牺牲了自己家,我们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环境营造好,让大家安心生活。"俞珊珊是刘河中学的老师,她主动报名参加刘河中学的后勤保障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王静雅则在给小朋友辅导作业,王静雅说,他们将陪伴安置群众一起度过难关。
据了解,刘河中学目前共安置群众94人,有后勤保障人员20余人,他们与安置群众同吃同住,负责人员统计、物资发放、心理疏导等。除了志愿者,还有严店乡卫生院的4名医护人员,他们轮流值班,给这里的群众提供测体温、量血压等服务,群众有突发疾病也可以及时就医。此外,安置点内还临时配备了淋浴喷头,晚上洗澡都很方便。
在严店乡,除了刘河中学安置点,还有苏小小学、文华希望小学两个安置点,共安置群众180人,都配备了后勤保障人员和医护人员,确保居民住得舒心、安心。 (陈钰洁 张薇 记者 杨桂)
新闻推荐
○在农村演出《王贵与李香香》时,演员露天化妆作为解放后第一台用黄梅调改编的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演出的成功...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