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姐姐公益情 彭霞 自由职业者

江淮晨报 2020-01-18 06:50 大字

本报讯 真正的强者,可能与躯体无关。

家住蜀山区南七街道的彭霞是一名“袖珍人”,丈夫也患有脑瘫,近十来年,夫妻俩靠卖气球为生。与寻常人相比,夫妻俩生活本就充满艰辛,然而这对“气球夫妻”却心有大爱,用自己挣来的辛苦钱,捐给灾区同胞、资助困难大学生、帮助孤寡老人……

每天凌晨4时出门,骑三轮车往返两小时批发回气球,然后推着坐轮椅的丈夫一起出门,在南七街道洪岗路的街头卖气球,附近的居民都亲切地喊她“气球姐姐”。

一个气球挣两三元,一个月平均下来,可以挣2000元多一点,彭霞和丈夫还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两项民生工程政策、低保等,有一些收入。在彭霞的月度预算中,扣下1000多元的基本生活费,剩下的则被她攒了起来,另作他用。

其中,资助贫困学子、帮助孤寡老人就在她的预算中。

回想起第一次捐助,那还是在汶川大地震时,彭霞往街头募捐箱里塞进了500元钱,公益的种子也在那时种下了。后来,彭霞与丈夫分别资助了两名大学生,一人500元,一人1000元。除了大学生,彭霞还资助了舒城的三位贫困小学生,每人500元。为“五保老人”过生日,给他们送去很多生活必需品……

除了卖气球,彭霞每周还抽出一个下午去学电子琴,一坚持便是8年。她非常感谢街道和社会好心人对她的帮助,平时她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做点实事,虽然生活不易,但她从不气馁,身怀感恩。

彭霞经常会收到好心人的捐助,但是全部被她退回了,“我非常感谢那些好心人,但是我不能收他们的钱,我还能靠自己的双手吃饱饭,他们的善款应该用来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去年,彭霞的儿子以文科56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安徽理工大学,这对于夫妻俩来说,是最大的欣慰,“儿子也很懂事,不跟我们要太多生活费,说能吃饱就行。”

多年以来,彭霞对儿子的教育也是,想要更好地生活就得靠自己,自力更生,有能力的情况下,别忘了,去帮助他人。

夫妻双双残疾,原本是需要帮助的对象,但彭霞一家却靠着自己的奋斗,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幸福,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晨报记者 王姗

通讯员 季云冈 孙雨静

新闻推荐

为群众铺就幸福路 记舒城县阙店乡转水湾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江万永

近日,记者来到舒城县阙店乡转水湾村,看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随处都是一人多高的香椿树。在村头的大棚里,香椿树的枝头已经可...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