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菜育种水平国内领先

安徽日报 2019-12-16 06:43 大字

12月9日,舒城县农科所的试验田里,一片露天栽培的乌菜整齐划一,如贴地生长的鲜花,长势喜人。“这里栽培的是近年来省农科院蔬菜育种团队选育的皖乌101、皖乌102等6个乌菜新品种,刚刚通过省蔬菜新品种鉴定。”舒城农科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葛自兵拿着一颗外叶翠绿、内叶由浅黄逐渐过渡至金黄的黄心乌告诉记者。

乌菜是安徽省独有的地方特色蔬菜,品质口感好,素有“雪下乌菜赛羊肉”之美称,距今已有1500年栽培历史。上世纪80年代,由于大面积种植的乌菜都是常规品种,品种纯度低,退化严重,株形大小不一,抗病性差,种植效益低。

为振兴乌菜产业,省农科院蔬菜育种团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展乌菜品种资源研究与品种选育工作,先后调查、搜集、整理乌菜品种资源近千份,获得一批优异种质,经过6年左右的努力,培育出具有原来味道且产量高、抗性强的自交系。“近年来,我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小孢子培养等倍性育种技术建立乌菜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使育种年限由原来的6年缩短到3年,育种成本降低50%以上。”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其安介绍,通过新品种选育,使乌菜田间纯度和整齐度由原来的70%提高到98%。

30多年来,蔬菜育种团队先后育成黄乌杂1号、绯红1号、丽紫1号等乌菜系列新品种15个。“这些新品种均是安徽原创并通过省级鉴定或认定,整体育种水平国内领先,其中绯红1号和丽紫1号属世界首例。”谈到安徽乌菜育种水平,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杜永臣竖起大拇指。目前,上述乌菜系列品种及配套技术已在安徽、江苏、河南、北京、内蒙、新疆、西藏等地大面积应用,近10年累计推广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近100亿元。

新闻推荐

抢劫两百元被判数年刑

本报讯六安市舒城县两男子因琐事心生怨恨而暴力威胁他人,一人恐吓,一人在旁望风,劫取200元现金,可谓典型的“自作孽,不可活”...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