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唤醒乡村

安徽日报 2019-10-24 06:34 大字

处在深山里的舒城县常院村,村民只有385户,近年来却美名远扬,因为大力倡导“以孝治村”,凝聚了民心,激励了人心,鼓舞了干劲,促进了发展,同时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使周边的村庄纷纷效仿。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近年来,舒城县坚持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无限发展活力。

倪合国是县住建局下派到舒城县城关镇石桥村扶贫的第一书记,他说,六年前刚上任,感受到村里不但贫困,而且“等靠要”思想严重。思想问题,文以化之。这个当过兵的扶贫干部,立即开展了“扶志”工作,他从外面聘请了专业人员,根据村民生活的题材,编写了庐剧剧本、相声、小品、诗歌等,成立了村民文化艺术团,定期组织演出,让群众自己演自己,鞭策村民积极上进,引导村民向贤看齐。

贫困户刘大发“等靠要”思想严重,为此倪合国和村其他干部轮番上门,鼓励他自强不息。在一次演出活动中,倪合国先让他扮演一个好吃懒做的形象,他惟妙惟肖的表演果然赢得下面阵阵掌声。但在后来一次演出中,倪合国又让他演积极进取、主动写申请脱贫户的形象。刘大发认真研读剧本,又以极佳的演绎获得了成功。倪合国随即上台,拉着刘大发的手,对大家说,这是不是我们希望的刘大发形象呀?村民大喊:“好样的!刘大发!加油!”那一刻,刘大发感动了:“以后我一定好好努力,就像剧中人一样,不给大家拖后腿,争取早日甩掉贫困帽。”

在文化活动的带动下,石桥村成立了“扶志合作社”,这是一个村里的贫困户、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团体,他们自己创作,自己表演,创作编排了一系列接地气、正能量的作品,用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节目送到乡村社区、田间地头。

秋日的早晨,在该县杭埠镇徐圩村村部,村党支部书记尹良玉着装整齐,正为每天早晨的升旗做准备。他到村会议室拿出一面崭新的国旗,村广场聚集了很多人,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国旗冉冉升起,一百多群众齐声高唱国歌。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在徐圩村群众心目中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村民看升国旗仪式,是一种自觉,更是一种文化。”尹良玉说,徐圩村过去很穷,村里大多人去楼空,“空心化”相当严重。

尹良玉意识到改变村里的面貌,首先要从发展产业开始,他引进了外地的资本,在附近的杭埠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后又联系在外的乡亲,鼓励他们回乡发展。乡亲回来了,聚集了,这样有了人气。

村里要大发展,必须改变村民小富即安的思想。他在村里开办了“爱我家乡、创业今朝”大讲堂,定期请来了大企业家来村里开展讲座,讲成功的故事,讲励志的故事,讲百折百挠、艰苦创业的故事。同时,还邀请村里的致富能人、脱贫之星等上台讲座。

除了升国旗,徐圩村每月还放电影,出黑板报,开展农民知识竞赛等……这些已成为徐圩人生活的一部分。文化是乡村永续发展的动力。舒城县各地正自觉行动起来,打造适宜自己的特色文化,让村民更有精气神,让乡村发展更有活力和源泉。

新闻推荐

舒城城乡居保再上新台阶

舒城县紧紧围绕城乡居保这一重要民生工程,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19年工作再上新台阶。参保缴费工作超额完成。该...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