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向地层的“金刚钻” 记省地矿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工朱恒银

拂晓报 2019-08-22 09:09 大字

安徽日报记者 桂运安

“一腔热血,融进千米厚土;一缕微光,射穿岩层深处。”从地表到地心,省地矿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工、大国工匠朱恒银,一直让探宝“银针”不断挺进,钻头行走的深度已经矗立为行业的高度。从普通钻探工人到大国工匠、中国好人,从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到全国劳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44年来,为寻找地下宝藏,朱恒银如同探向地层的“金刚钻”,始终奋战在地质勘探一线,用洁白如银的恒心,书写着“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动人篇章。

钻头行进的深度,代表行业的高度

“前不久,我们研发的5000米多功能变频电动钻机,在河北下线并通过专家验收,今后我国5000米以下勘探又增添了一‘利器’……”8月8日,在313地质队大院里,朱恒银谈起最新创新成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介绍,这台钻机是我国首台多功能新型钻机,可推广应用于地下深部新型能源、油气勘探、地质找矿、科学钻探等多领域,对于降低钻探工人工作强度、改善钻探工人工作环境和推动地质钻探设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朱恒银退休返聘的第4个年头。64岁的他,原本可以在家陪陪家人,但单位两次返聘他,他也舍不得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钻机、钻杆、钻头,更想给队里的年轻人再引引路。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辈子把这一件事做好。”朱恒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矿产资源等地下宝藏,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粮食”。“搞钻探是个苦活、累活,但只要能帮国家找到矿,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朱恒银坦言。

1955年,朱恒银出生在舒城县大别山区,高中毕业就被招工到地质队成为一名钻探工人。从进队里的那一刻起,他就爱琢磨些小发明。当钻探工人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搞“五小”创新,有8项成果在钻探施工中得到应用,这给了他巨大的鼓励。

“钻探是找矿的最后一道关口,再完美的找矿理论,也需要钻探来验证。”朱恒银说,钻头每前进1米,都要面临高温、高压的巨大挑战。一路走来,朱恒银瞄准钻探前沿,努力攻坚克难,在国内首创小口径螺杆钻受控定向钻探分支钻孔,首创国内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2706.68米最深纪录,主导研制的9项地质钻探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相关钻探技术已应用到国家深部探测、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和北京、上海的地面沉降防治中,助力发现了亚洲储量第一的金寨沙坪沟钼矿等多个大矿。

2003年7月,上海地铁4号线发生重大塌陷事故,多家施工单位束手无策,朱恒银驰援上海,成功遏制了特大险情发生,被誉为“地质神兵”。“5·12”汶川地震后,我国启动“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国家专项,在龙门山“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实施5口科学群钻,其中3号孔是最重要的大口径主孔之一,且要钻穿汶川特大地震主断裂带。朱恒银团队凭借过硬的技术,在招标时脱颖而出,面对罕见的复杂地层,最终打出的钻井深达1502.3米,超出设计孔深300多米;岩心采取率达94.6%,远超85%的规定要求。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文明之花在群众心底绽放 舒城县五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亮点纷呈

郭昌美本报记者杨曦“自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我们镇上至广大干部职工,下至各村组群众,人人不甘落后,个个争...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