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剧种各行当,这群老人都能唱

合肥晚报 2019-07-29 01:09 大字

○展示荣誉,姚宗田“调皮”地翘起了兰花指

○艺术团演出照

说是黄梅戏艺术团,团员们却黄梅、庐剧、越剧、京剧等样样精通。前一场还是娇滴滴、不出闺门的小姐,下一场却变成了器宇轩昂的战场武将。75岁的市工人文化宫黄梅戏艺术团团长姚宗田骄傲地说,“我们这个团,连续演个两三天,节目都不带重样的。”

拍卖师当了团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姚宗田在合肥市已经大名鼎鼎。作为合肥市第一位拍卖师,他主拍了1993年金斗城商品房的拍卖,一次成交额360万元,不仅开了当时本市拍卖业的先河,而且,一槌让合肥人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但,拍卖台上严肃、果断的姚宗田,台下却是一位幽默风趣的戏曲爱好者,黄梅戏张口就来,为了不辜负“土生土长合肥人”的名头,退休后,姚宗田专门找到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向她学习庐剧表演技巧。2006年,80岁的市工人文化宫黄梅戏艺术团首任团长退休,“年轻的”姚宗田在大家的一致推举下,接任了团长一职,领着这支职工业余团体,深入农场、矿区,赴全省演出。

虽然只有十二三名演员,但个个多专多能,根据观众的需要,艺术团可以随时加演节目。有时候,一场戏一名演员需要扮演三四个角色,照样有条不紊。在演出中学习提高,艺术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继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中,获得周冠军、月冠军、年度比赛全国四强团队后,2016年、2018年又荣获工会系统全国十佳团队的荣誉。

互帮互学乐趣多

艺术团里既有56岁的黄家英这样的全国名票,也有许多普通的老年戏曲爱好者,但无论进团时间长短,每个团员都奉行“戏大于天”的原则,演出时互相救场,舞台下研讨表演,共同提高。

初次登台紧张,甚至手抖到拿不稳麦克风是老人们的共同问题。姚宗田与黄家英商量,新演员尽量安排双人或多人节目,可是,排练时又发现对手戏时容易笑场,经验丰富的黄家英教授团员们,互相盯着对方的眉心看,这样舞台呈现效果好,又避免了真正的四目相对。

基层演出,条件比不上大剧场,常常一块幕布便是舞台与后场的间隔。有一次,艺术团演出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位仙女在天庭偷看人间这场戏,舞台上转着圈的黄家英突然发现,少了一位仙女,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一位演员不慎从幕布附近掉下了舞台,黄家英赶忙补位,好在那位“仙女”在大家转了两圈后及时从台下爬了上来,观众并没有发现这个小插曲。

演出之余,新进团的演员又做起了老演员们的老师。如何在微信朋友圈发短视频,如何利用软件,图文并茂地记录下自己的演出生活等。“老师”教得仔细,“学生”学得认真,闲暇时朋友圈互相点赞,回味演出时的精彩片段,仿佛大家还在一起唱念做打。

坚持送戏下基层

因为常常要分饰多个角色,每个演员家里,服装、行头基本上都有几大箱。“至少扮起来要像啊。”黄家英笑着说。做戏曲特别费钱,但,艺术团仍坚持公益演出为主,送戏下基层,每年平均要演四五十场,还不包括“戏曲进校园”、去敬老院演出。

“虽然很累,但心里高兴。”刚退休进团不久的王莉群说。送戏去八斗敬老院,老人们看到精彩处,按照旧风俗上台“砸彩”,一定要塞给演员100元钱,推辞不过,姚宗田只好佯装收下,演出结束后通过院长还给了老人。那次在茶博城演出,观众们不但送来开水,还把板凳让给演员休息,自己站着,演出从开始看到结束,临别时还依依不舍地询问,“你们明天还来吗?”

观众越来越多,演员们也就越演越有劲,即便生病也不愿耽误演出。不久前赴舒城演出,王莉群高烧39.3度,仍坚持上台演出。这边一下场,回家就躺倒了。年纪最大的姚宗田,戏里5分钟前是皇帝,5分钟后是家丁;戏外组织大家排练演出是团长,搭台、拎道具、拖行李是杂工;作为双岗街道虹桥社区的退休党员,只要辖区有需要,他又是文艺宣传员。团员们心里感动,排练起来更加用心,集体观念更强,个人利益与艺术团有了冲突,服从集体是全体团员自觉自愿的选择。

演出质量高,慕名前来邀请艺术团演出的单位和社会组织排成了队。截至6月底,艺术团已经下基层演出了32场,团长姚宗田开玩笑说,“看来今年演出场次要破纪录了。”

焦常玲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新闻推荐

舒城县法院强化审务督察提升审执质效?

本报讯(汪凌鸿记者储勇)今年以来,舒城县法院扎实开展司法作风问题专项督察,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职...

舒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舒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