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听民声 满足微心愿

安徽日报 2018-05-07 09:47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周红本报记者 袁野

“已经三年过去了,我总算见到自己的儿子了……”近日,记者来到舒城县张母桥镇,当地贫困户陶某说起最近在帮扶干部、舒城县第三小学教师石圣玉的帮助下看见儿子的情形,十分激动。原来,陶某因家庭贫困、腿有残疾,几年前和妻子离了婚,从此就见不到孩子了。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的生活渐有起色,也愈发想念儿子。

石圣玉了解到陶某这一“小小心愿”后,帮忙在当地多所学校进行寻找。因陶某的儿子已经改名、转校,这为石老师的努力增加了不少难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其他学校许多老师的帮助下,石圣玉老师最终满足了陶某的“微心愿”。

近年来,随着全县干群共同努力,舒城县的脱贫攻坚工程已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在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时发现,虽然现在很多贫困户的经济情况已有根本好转,但在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方面仍存在不少‘小问题\’。 ”舒城县扶贫办副主任翟晓玲告诉记者,为了深化脱贫攻坚工程,该县要求全县所有科级干部,每月到自己联系的村民组召开一次座谈会,为每个走访的村民小组落实至少一项集体诉求,每季度到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开展一次 “家庭亲情团聚”活动,全年要帮助帮扶户实现一个以上“微心愿”。

在该县千人桥镇张屋村,贫困户姚诗圣摸着新买的收割机乐得合不拢嘴:“早就想买台收割机自己干活挣钱。不过,钱从哪里来呢?之前帮扶干部问我有什么心愿,我就说出来了。没想到还真管用,很快帮扶干部就帮我联系好银行并进行担保,贷款给我买了这台收割机。”千人桥镇的扶贫干部告诉记者,在平日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他们特别重视收集贫困户的“微心愿”,将之作为深化扶贫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贫困户,对于非贫困户和村民组提出来的‘微心愿\’,我们也会建立台账,逐一加以解决。 ”当地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徐莉告诉记者。

“在扶贫工作中,不仅要把视线盯在政府指定的扶贫项目上,而且要通过帮助实现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 ‘微心愿\’,让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深入、更加人性化。 ”翟晓玲告诉记者,目前,舒城全县已召开“家庭亲情团聚”之类的“掏心窝会”1.2万次,收集“微心愿”7000余个并逐一加以落实,架起一座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

新闻推荐

全国妇联调研组张晓兰一行来皖孙云飞等陪同调研

孙云飞等陪同调研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