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故土著深情
□六安黃圣凤
多年研究未名文化,挖掘未名遗存,把地方文化的记忆、弘扬和传承当成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未名文化是皖西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一种精神财富,它蕴含的力量,只有在不断的发掘中才能闪耀更加夺目的光彩。
我是韦素园故乡的一位文化人,有着深厚的文化情怀。每当翻阅历史文献,看到与“未名”相关的东西,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每当走在古旧的老街,心中都有一种踏响历史的冲动;甚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仰望老街上的一轮明月,我都会若有所思:一百年前,韦素园、韦丛芜们也仰头看这同样的一轮明月吗?
一百多年以前,韦素园、韦丛芜、台静农、李霁野四个人,先后诞生在叶集老街,他们一同经历了幼少时代的平凡岁月,一同沐浴老街的飒飒风雨。
再后来,他们次第走进了北京城,聚集在鲁迅先生的麾下,结社办刊,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枚枚俊逸的青果。
他们以他们的努力,成为故乡的骄傲。
很有幸,我家也住在叶集老街,与他们四个人同一条街道。如果除却七十年时间的“墙”,那我们走的是同一条石子路,吃的是同一口井里的水,看的是同一片天空的月亮。西边的史河,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不远处的大别山,是我们共同的仰望。那些年月,城乡变化都非常小,有时几十年,一切都还是老样子。我熟悉的街道,或许也是他们曾经熟悉的模样。
当我撰写《韦素园传》的时候,一度曾经我不知道谁大谁小了。如果从出生年月看,他的确是比我大许多,但是如果从“活着”的角度看,我会发生错觉,觉得韦素园比我还小。他一生停止在30岁,我心中的他,笔下的他,都是年幼的、年少的、青春的,而我已经年过半百。我的面孔比他苍老。所以有时我会以一个长者的心态去看他,用温情的笔墨去书写他,用邻居亲友的情感去爱他,怜惜他:这么一个性格内向、自幼少语、专注、执着、倔强、认真,甚至可以说有点偏执的孩子,他本该好好地活着,有甜蜜的爱,幸福的人生,儿女绕膝,事业顺心。
但是,他没有健康。没有健康,也就没有了一切。健康是“1”,后面的所有其它的都是“0”,现代人都这么说。
其实,他也没有害什么大不了的病,肺结核而已。现在我说“而已”,轻描淡写,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的确有很多“而已”在过去的时代,是无法逾越的高山大河。
肺结核曾经是不治之症,是要人命的,眼睁睁地望着,毫无办法。为此,韦素园的生命定格在30岁。现在医治结核病手到擒来的医生,没有一个可以回到民国,去把那个名字叫韦素园的人救起。
韦素园不幸早逝在出发不久的路上。倘若不是英年早逝,想必他的成就会更高一些。
我写这部《韦素园传》,是因为心中的情怀。一条街上长大,亲不亲,故乡人。台静农老宅离我家50米,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的祖屋,离我的家也只有大约300米。我们的老街狭窄,也不太长,号称“五里长街”,其实也只有其半。人口不多,商品粮户口的居民,也就临街的那些户。从南头到北头,每一家每一户门内住着什么人,他们姓什么,家里有哪些人,长得什么样,几乎都是清楚的。即便路上不打招呼,也基本知道这谁谁那谁谁。
一个小小的镇,在时代的阳光雨水中凝聚起来的“慢”和“温吞”,缓缓地发酵着,沉淀为心中的一世安稳。
为了传承这一脉文化,我们办起了《未名文艺》。《未名文艺》是一本很好的杂志,它以“弘扬未名精神,繁荣乡土文化”为宗旨,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地方文化和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本土对外宣传的一扇窗口,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未名文艺》2007年创刊,到2017年年末停刊,存在了整整11年。这11年,所有的编辑人员心中都注满情怀的。11年,44期,总计发表文章约400万字,对未名文化的普及和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未名文艺》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延续着一脉文韵,连接着人心。
我从2010年开始主编《未名文艺》,也是在这期间,大量的未名文章,未名叙事,未名资料,未名遗存,未名研讨等等,涌进视野,涌进生活。这也是《韦素园传》最初的动力与精神开坛,可以说,没有《未名文艺》,就没有《韦素园传》。
一直以来,国内研究韦素园的文章很少。上世纪七十年代,《新文学史料》的主编牛汉(又名牛汀)先生,写信给韦素园的胞侄韦顺先生说:“韦素园是我国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位有才华的革命作家,解放之后有关他的评介文章极少,一些青年(包括大学文学专业的学生)很不了解他的身世和创作……”当时他有选编韦素园选集的计划。有关韦素园的评介文章极少,一直到现在也还是这种情况。
长篇纪实文学《韦素园传》从动笔到成书,经过了诸多的时日,大约有三年时间。如果从写作的起意、以及积累素材之始算起,那就更长了,约在十年左右。这是因为对家乡土地怀着深厚的情感,对未名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弘扬未名文化,是我们久久以来的心愿。
希望皖西大地这一脉文韵源远流长!
新闻推荐
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全红村的梁兴国,身体不太好,爱人还有精神疾病,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帮助他到裕安区城西饲料油脂厂(该厂是村...
六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六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