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配套推进文旅融合入佳境
记者邱杨
(图片由金安文旅局提供)
旅游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出远门。近年来,以家庭为主的近郊自助游也渐渐成为主流。盛夏炎炎,有的人喜欢呆在空调房间以躲避炎热天气。然而,也有一些人喜欢走出户外,看一看清新养眼的绿色世界,享受山野小风吹身的凉爽。离市区不远的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园,便成了市民吕先生一家的选择,“离市区近,去也方便,那里能赏荷花、摘水果,前段时间还开展了汉服活动节,孩子体验大自然风景之余也感受下汉服知识。”
在金安区,这类文化体验和自然风景相融合的活动并不少见。今年以来,金安区围绕打造九十里山水画廊品牌,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五个“两手抓”,着力构建了“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该区通过融入“六安茶谷”“江淮果岭”等机遇,完成《大别山(六安)悠然南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金安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等编制,较好提升了“南山新区”“洪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毛坦厂古镇名校特色区”等重点区域主打“文化旅游牌”的产业布局、路径方向等。一手抓“图”的构绘,一手抓“力”的集聚,谋划、争取、实施了东石笋景区水毁工程修复、九十里山水画廊绿化美化等一大批旅游基础配套项目。
抓“形”的宣传和“魂”的注入。践行“旅游为形、文化为魂”工作思路,在组织推广精品旅游线路的同时,策划推出“书画六安展”“非遗展示”“歌唱祖国大合唱”等文艺活动,有力宣传了“六安五朵金花”“金安脆桃”“施桥蓝莓”等特色农副产品,“四季游金安”文旅节庆活动为全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创了品牌、造了声势、聚了人气、赚了财气”,据初步统计,该区上半年接待游客465.6万人次、增长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4亿元、增长36%。
“软硬”配套,抓“文”的提升,也不放松“景”的建设。该区根据“文化促进旅游品质提升,旅游促进文化广泛传播”工作要求,着力提升悠然蓝溪、马政文化园、风情谷大戏台等建成项目的文化内涵,成功引进“皮影制作和皮影戏”“制陶”“石雕”等非遗项目进驻蓝溪非遗民俗文化一条街,扎实推进张家店战斗纪念馆红色旅游品牌建设,按计划落实爱国题材电影放映、文艺表演“进景区”“红色基因传承”等活动逾300余场次,广大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体验地域风情的同时深刻感受了地方特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保护等文化元素。同时加强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工程“回头看”,扎实组织4A级景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画廊景观节点建设,文旅产品滚动壮大、基础配套日臻完善。
做好“非遗+文旅”,当前已积极组织刘大圩等5处文化遗产申报省、市级文保单位,成功争取将徐圣年、江澄洁等4人列为省级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时鼓励文艺创作,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及创作活动,童谣《小蜗牛》荣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童谣一等奖,《太阳花的约定》荣获六安市第四届“小小传承人”少儿文艺展演一等奖,《山路弯弯九十里》列入全省“2019年度戏曲创作孵化计划”。
加快培强做优全域旅游,一手抓全域旅游的“融”,一手抓带动群众的“富”。一产围绕文旅调结构,“春赏花、夏尝果”“荷花开出幸福花、莲藕成为甜蜜藕”,农旅融合让广大群众增收明显。金安脆桃、华山野茶、东桥板鹅等特色旅游商品畅销全国,21个“国字”号殊荣(8个国家4A景区、3个国家3A景区等)成为金安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400余家涉旅企业通过吸纳务工、帮扶互助、购销农副产品、土地流转、资产收益等方式累计带动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新闻推荐
□六安胡传永俗话说,狗咬呆,蛇咬灾,挨驴咬了你活该。照此说,人被狗咬了,虽谓呆,却有案可查;人被蛇咬了,是场灾,似乎也算经常事;即便...
六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六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