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富 “匠人”精神琢就文艺精品

皖西日报 2019-08-06 12:31 大字

1990年元旦,5集电视剧《漂泊者》在安徽电视台播放,这部由六安联合黄山音像出版社拍摄发行的电视剧,是六安真正的第一部电视剧,剧中主人公是从六安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蒋光慈,而这部戏的编剧正是原六安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原皖西庐剧研究学会执行主席、国家一级编剧沈晓富。

时隔将近30年的时间,当在网络上再次看到这部剧的剧照时,沈晓富百感交集:“六安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漂泊者》以及第一部电影《周末村官》都是我依托本土的人物原型创作的作品。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认为,文艺作品要植根于人民,来源于鲜活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真正有血有肉。”

沈晓富是土生土长的六安人。1947年,他出生于金安区木厂镇。小学和初中阶段在家乡木厂小学和木厂中学读书。高中学业在六安高级中学(现六安一中)完成。1966年6月临近高考时,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年后,他作为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在现金安区张店镇太平桥村(当时为红桥公社)。长达8年的插队生活,对于一名学生来说,也许是贻误,但对于沈晓富后来所从事的专业创作工作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有了这一段经历,才补上了他“生活”这至关重要的一课。在插队的日子里,他除了如农民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农活,还当过中、小学代课教师,干过木、瓦匠等多种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成为后来他丰富的创作源泉。

因为在戏剧创作上小有成绩,1976年,经当时“六安县革命委员会”批准,沈晓富作为特殊专业人才,被招进县创作组,从此开始了戏剧创作生涯。

“那时候写戏,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创作上的艰难自然不必多说,经济上的捉襟见肘更是家常便饭。戏曲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又不一样,戏剧必须要在舞台上展现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它的魅力。所以,如何让演员愿意演你的戏以及如何演好你的戏都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环境也在逐步改善。上世纪90年代,沈晓富迎来创作的小高峰,他创作的《霜天红叶》、《樊氏狗肉铺》等多部革命现代戏陆续在全国以及省市的多项赛事上获奖,这也成为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艺创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六安市积极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抓好文艺创作,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这一阶段,沈晓富开始着手创作多部现代剧。这些剧目一方面聚焦当下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另一方面又具备诸多六安本土的鲜明特征。(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六安市着力完善长效机制治“欠薪”

本报讯(何家龙记者储勇)今年以来,六安市进一步健全完善预防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有效提升了保障农民工...

六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六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