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0次弯腰,50000次采摘,才得一斤六安瓜片干茶

黄海晨报 2019-07-30 09:01 大字

本报记者 王郡媛

“知道我国名优绿茶中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是什么茶吗?”

“什么?还有这种名优绿茶?”

“没错,六安瓜片了解一下。”

好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北纬31度,大别山北麓,造就了瓜片的故乡安徽六安。这里气候条件优越,地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周期长,光合作用充分,成为茶树生长最佳的地理纬度,孕育了六安瓜片内质丰富,香味浓郁的特质。

出产这种茶的徽六茶业,是一家百年老字号。

谷雨前后,是瓜片采摘的最佳时期,每一斤六安瓜片干茶,需要茶农50000次弯腰,50000次采摘才能取得。

作为厂里从业31年的技术总监,今年54岁的武卫权见证了徽六茶业发展的很多点滴。

1984年,武卫权从安徽农学院毕业,直接分配到了六安地区茶业公司,直到2002年改制,成立了私营企业,也就是现在的徽六茶业。

“这座茶厂从1905年就有了,和‘六安瓜片’茶是同一年,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了。”武卫权边说边冲泡茶叶:“而‘六安瓜片’更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老火’制作工艺而闻名,被誉为‘不寒的绿茶。’”

武卫权抓了一把干茶叶向记者展示说:“你看,这外形是不是酷似葵花子,‘六安瓜片’正是因为这个,而得此名。”

“计划经济的时候,卖茶,多是挑着两个箩筐,以大街小巷的叫卖为主。后来随着资金的积累以及时代的变迁,部分徽商开起了实体店,变为坐商模式,等待着客户上门。”武卫权回忆道。

在上世纪90年代,徽茶知名度很高,加之徽商有着敬业、勤俭、团队的精神,基本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

但随着近些年茶行业市场不断变革,消费者对品牌茶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互联网应用于各个行业。有一部分老徽商仍然固守着卖散茶的思想,没有变革,所以逐渐消失在市场变革的浪潮中。

“2002年到2010年,是我们发展比较迅猛的时期,20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一些冲击,我们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武卫权说,在这之后,领导层调整了思路,去各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开始用“电商”平台发展,慢慢地,市场又回来了。

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质量是根本。在采访中武卫权也一直强调:“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用匠心才能铸就品质。”

也正是因为质量过硬,在如今更新换代如此快节奏的市场上,徽六茶业经得住考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因为徽六瓜片,从不将就。

新闻推荐

督查维修企业环境污染防治

本报讯(通讯员戴有苗)近日,六安市裕安区运管所、六安市道路运输局、六安市环保局联合对裕安区两家维修企业环境污染防治专项...

六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六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