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江淮时报 2017-11-28 13:03 大字

六安市金安区政协委员李荣

六安市金安区1998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一年。截止2016年底,户籍总人口 84.7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6.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金安区老龄化呈现出时间早、速度快、程度深等特点。

目前,金安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一、强化政府主导,引领养老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推动养老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抓好规划落实。做好《“十三五”六安市金安区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要以民生工程项目为抓手,继续推动养老项目的落实,使其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加大对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主要是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医养结合等,探索建立社会化养老慈善捐助机制。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利用已建立的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健全养老服务准入、运营和退出管理机制,完善养老服务质量监督评估体系。

二、推进资源整合,深化居家养老服务

着力优化居家养老的软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大部分老年人实现在家安享晚年的需求。一是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依托城市社区老人生活馆、农村敬老院等设施资源,加快建立起多形式、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二是不断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根据老人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建立严格、规范的服务制度,包括收费价格、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质量等,真正让老人享受到最好、最有效的服务。三是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优惠政策。四是有效整合,理清关系,为金安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定统一口径的规范性标准,理顺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改变目前管理混乱的现状,使居家养老服务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三、完善规章制度,加快养老机构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定位分工,形成各方社会力量各尽其责、各级老年群体各得其所、各类养老机构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尽快制定各类规范性文件,细化各项标准。在落实养老服务机构各项优惠政策中应结合本地实际给予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明确界定,以防养老机构套取政府补贴。尤其是在收费标准上,可参照教育系统“普惠园”的收费模式,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将城、乡老人按照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分类来设置收费标准。要细化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政策,建立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动态管理;要加强对老年服务机构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针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制定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缓解升级转型中带来的各类困难,特别是落实养老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二是建立补救机制。在各类标准的实际操作中,如出现切实困难,不符合实际区情的标准,应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此外,还要扩大有效需求,夯实养老发展基础。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和老年护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实际支付能力,扩大有效养老需求,包括: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护理补贴制度,从制度层面提高养老护理对象的保障和支付能力;充分发挥商业险种的补充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新闻推荐

青春扶贫在行动

图为青春扶贫公益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力“青春扶贫1+2”行动。11月12日下午,由团市委、市青联、市广电台主办的六安市“青春扶贫1+2”行动十大公益项目发布仪式举行。活动共推出100万“青春...

六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六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