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特色养殖促脱贫

皖西日报 2017-10-12 01:53 大字

今年69岁的胡继兵老人是金安区毛坦厂镇大山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该村选派工作队到来时,胡继兵老人正拄着拐杖,默默地站在家门口,望着老伴给鸡、鹅喂食。

胡继兵老人告诉选派工作队,家里有五亩多耕地。由于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自己和老伴年纪大,干不动农活,只能把土地给邻居耕种,每年给些吃粮,全家6口人几乎全靠在外务工的儿子、儿媳养活。通过进一步询问情况,该选派工作队了解到大山寨村村民一直有饲养家禽家畜的习惯,只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而且没有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村民的养殖规模都不大,增收效果不明显。

确认情况后,选派工作队队长刘长青立即向区委统战部汇报,决定帮助该村贫困户们拓宽发展思路,将发展家庭作坊式养殖业作为帮助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抓手。区委统战部依托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建场所+提供种苗+送饲料+技术指导+防疫+销售”禽畜养殖产销一体化帮扶模式,统一向有能力养殖鹅、鸭的贫困户无偿提供种苗。

今年以来,区委统战部出资为近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起了养鹅棚,并提供鹅、鸭苗,已投入近10万元。队长刘长青介绍道:“我们计划让每个贫困户的养殖规模达到100只左右,不过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为确保鹅、鸭苗的成活率,我们初期给每户投放的鸡苗在15至30只不等。”截至目前,区委统战部已经为贫困户投放鹅、鸭苗近1000只。

在首轮鹅、鸭苗投放中,胡继兵老人分得20只鹅苗。“政府给的都是一个多月大的鹅苗,很好养活。这要是自己去市场上买,一只鹅苗得花20块钱呢。”胡继兵说,自己虽然腿脚不灵了,但养鸡养鹅不是什么重活,而且村里的亲戚和邻居也会帮忙照看,“总体上没啥太大困难。”

鹅棚建起来了,鹅、鸭苗也分到了贫困户手中,贫困户的家庭作坊式养殖业算是开了个好头。可问题是,如何让这些“扶贫鹅、扶贫鸭”卖出好价钱,让贫困户在家禽家畜养殖中真正受益?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销售渠道,区委统战部主动对接区特产专卖店和镇区餐饮店等多个网点,由驻村工作队负责联系收购,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解决后顾之忧。

这些投放的鹅苗经农户饲养3至4个月便可上市销售,群众零卖每只在150元左右,按统一收购价120元,每只净赚30至40元左右,每户养殖两个周期一年可增加收入4500元至5000元。

“随着贫困户的养殖能力增强,如果达到我们设想的养殖规模100只的目标,一年两个周期下来,就可以增收1万多块钱了。”队长刘长青高兴地说着,“能帮助贫困户们增加收入,我们就算辛苦一点也觉得很值得。”

新闻推荐

好员工助迷路老人回家

9月25日晚,六安农商银行三十铺支行员工邵晓虹参加完支行周会后,照常开车回家。途径312国道与皖西大道交叉口时,发现一位身着红色上衣的老年人左顾右盼,走路一跛一跛,仔细一看,发现与朋友圈转发的丢失老...

六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六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