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感的土壤中折射出的美学之光
■读后
《西窗月色》
·庄一心
◎ 滋芜/著 上海三联书店
所谓美学,便是人从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假恶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灵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滋芜先生不仅是作家,还是美术学的博导,自然对其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感悟,这从他文集的每一篇文字中都可以透析出来。
无论什么文学作品,它表达的终极目的是情感与思想,这也是文艺美学的基本点。《西窗月色》这部文集中体裁很杂,有散文、随笔、评论等,也有单纯的格律诗词和自由诗。然而,从所有的体裁中都能拎起一个湿漉漉的“情”字来,例如《又一春》《好年》等溢满着国家情、民族情;《乡情》《德钿文学五十年》等流露着家乡情、文学情;《从傅雷与黄宾虹的书信谈起》《朴素有真意——赤子之心》渗透着赤子情、教育情。另外,文集中收录的回忆录和对书画雕刻作品的艺术赏析较多,透过这些怀念与赏析的文字,只要有心便不难发现,这篇篇文字都映射出作者的朋友情、大地情、艺术情。
本书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情感和道德情感。《我从诗意悟书魂》便是由谈诗感悟艺术,由艺术引发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从艺术真实感悟人生真实,表达了作者淳朴处世的情感世界;《眼睛里的光芒》从艺术角度衍发开来,抒发对真善美的热爱,对仁爱的颂扬,对和谐的向往;而在《文化自信从认识开始》一文中,则直面艺术美的内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阐释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信仰,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肯定,对民族伟大复兴的肯定,对实现中国梦的肯定,由文化情感升华到道德情感,滋芜先生的中华情展露无遗。不仅如此,滋芜先生的艺术情感还来自于文集中对诗歌作品和书画作品的剖析,对书画雕塑作品的赏析暂且不论,就诗歌作品的赏析来说,如《一曲〈天边〉入耳来》中例举的《敕勒歌》,让作者沉浸在沉郁广阔的艺术意境中;北岛的诗歌《回答》,让作者生发出对博大胸怀和人性光辉追求;而在《德钿文学五十年》中,则是通过对周德钿先生《兄妹对歌》的赏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肯定了劳动是最美的艺术体现;《谈情说美》中更是站在美学的高度,以《虞美人》《忆江南》两首词为例,对艺术情感做出总结:“感情,使人有幸福感;思想,引领人前行;信仰,让人找到家园。”
“诗心飞絮”是《西窗月色》中的诗歌系列。组诗《时光如梦境》犹如天风海雨扑面而来:有对时光的追忆,有对人生的感慨,有对理想的追逐……此外,在其它的诗与词中,如《大地回春》《语言是我们的根》《金寨红》《美的种子》及词《江城子》《踏莎行》等,有表达对大地的深情,对自然的亲近;也有对艺术的感怀,对逝者的哀思……林林总总,凝聚着作者俭朴、善良、宽容、热爱、坚强、正直等品质的烙印。
广泛的生活酿造了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诞生了深邃的思想,这两者是文艺美学的土壤,是文艺美学之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文学之美:“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感己,而外足以感人”“如果不真,便为‘游词’”。纵观《西窗月色》,作者在文集中所体现的情并非小资类的自我呻吟,也非刻意奉迎的迎合之情,而是用生命去感悟的人间真情。他就像一只鸟,飞翔在辽阔的世界,把所有的情感化作纯净的爱,那种深情一如艾青的诗:“——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正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爱得这般执着,他的文字才会从情感的土壤中开出最深最美的思想之花,散发着美的光芒。
作者在最后的《跋》中说,“眼里有美,心中有情……借《西窗月色》迎回萌动,美好的万物,盘活心中不变的向往。”我想,这便是他对美的最朴素的阐释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讯(秦静静记者储勇)近期高温天气持续,是各类安全事故易发、多发期,金寨县全军乡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高温天气安全生产...
金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