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在大别山里逐梦的“夜行侠”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2-15 06:42 大字

沪汉蓉东西部快速大通道——合武高铁穿过安徽金寨县境内的大别山区,位于大山深处的墩义堂综合维修工区,负责11座隧道、22座桥梁和78公里的上下行线路、信号、接触网设备的养护维修。工区有72名职工值守,这群“冬夜不归”的年轻人扎根大山,精心呵护着合武高铁大通道的平安畅通,他们被称为“夜行侠”。

今年春运期间,这里每天有180多列客车飞驶而过。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他们的作业情况。凌晨1时,墩义堂站8号道岔养护点气温已达零下5摄氏度。“哒……哒……哒……”铁路线上机械养护作业的声音在大别山中回响。工务、电务技术人员正联手对8号道岔进行联合检修作业。33岁的墩义堂综合维修工区工长李卫,戴着头灯,拿着道尺,俯下身子,口中呼出了“白气”,弯腰半跪在冰冷的钢轨间检查道岔区域钢轨的几何尺寸和结构。

在夜间的寒风中露天作业,李卫双手手指冻得有些不灵活。“以前,线路养护工人们挥舞着铁镐、钢叉。如今,高铁线路养护作业的标准非常精细,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戴手套会影响精准度。”李卫认真地说,钢轨的几何尺寸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春运列车密度大,钢轨几何尺寸易变化,检查钢轨的几何尺寸和结构状态需要精细、精细、再精细。

“1毫米的宽度,就像手指甲厚度,尽管有精密的仪器,但稍有不谨慎仍会看‘走眼’,出现误差,所以必须要弯腰半跪,利用头灯光线贴近钢轨观察测量,既要靠技术绝活,还要有耐心和责任心。”维修工区线路班长李永辉边作业边说,晚上4个小时的作业要检查6公里线路,每走三步就要弯腰测量一次,一个维修“天窗”点结束,至少要弯腰上千次,作业结束后常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深山里的铁道线,“夜行侠”夜里作业喝水不方便。他们只得随身携带保温杯。负责信号设备检修的电务工长李江帆说:“有时风像刀子似的在脸上刮,作业结束能看见衣服里的热气往外冒。”

行山路,吹冷风,熬长夜,这成了坚守墩义堂综合维修工区“夜行侠”的常态。墩义堂维修作业“天窗”点一般是凌晨0时至4时。长年累月的夜班,也让他们的生活作息时间与常人不同。李江帆的家在800公里以外的河南灵宝,他已经在墩义堂维修工区坚守了8个春节。

说起工区里“夜行侠”们与家人团聚的话题,李江帆有些哽咽:“我回家团圆了,那就有其他人回不了家,检修的活儿总要有人干。”随后,他转换了话题:“不过,现在科技进步了,现场作业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线路安全质量更有保障了。以前,清点作业工具是数一遍找一圈,现在是采用智能扫描工具了。”

凌晨3时50分,李江帆使用工具清点仪对准工具上的芯片进行电子清点,在确认带出工具全部收好后,这群“夜行侠”沿着盘山路,翻山越岭,平安收工返程。

山路弯弯曲曲,出行有些不便。常年坚守在大山里护卫交通大动脉,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是考验,也是磨练。

今年30岁的电务副工长何晨,大学毕业第二年就来到墩义堂综合维修工区工作。他老家在江西抚州,休班回家要几经周折。每次回去,他早上5时多就要起床出发,路上需转两次高铁,换乘4次公交车,单程就要花费10多个小时。

“春运前夕,我回来没等到公交车,只得步行两个小时的山路抵达工区。没有坐上公交车已经习惯了,错过公交车点就当晚间锻炼身体啦。”何晨说,年轻人在这里奔跑追梦,有苦也有甜。

新闻推荐

不让一个贫困孩子辍学

廖祥玺在金寨县古碑镇水竹坪实验学校上学,去年春天父亲廖家务患上食道癌,这个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10岁的廖祥玺...

金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