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情缘 胡远洋

淮南日报 2018-11-22 10:54 大字

很多关于联大的故事来源于父辈的传授,当然也包括自己儿时的记忆。说起联大不得不提起淮南近代简况:淮南市是建国以后因矿而建的新兴城市,田家庵码头、九龙岗矿区等无一不见证日据时期的淮南三镇。我是土生土长的淮南田家庵人,儿时六岁前一直住在田家庵北头老宅,祖父、父辈口中的淮南历史已经深入我肉体和灵魂深处,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淮南联合大学的变迁史。

1984年,我们国家已进入改革开放。奈何淮南市教育基础薄弱,高考升学率在全省处于末位。市属高校仅淮南师专一所学校,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缺少大批各方面建设人才。为此淮南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深深感到身负教育事业的重大使命。在时任淮南市副市长张振明的主导下,开始准备淮南联大的筹建工作。首先,亟须解决的是干部和经费两个问题。张振明副市长等酝酿时任市教育局招生办的高新民科长为合适人选,经过多番做工作,最后他接受这一任务,勇敢地挑起了重担。

这个关于联大建校的故事时长在我记忆中流淌。一无校舍、二无师资、三无经费的“三无一有”的联合大学,唯有一个光杆司令——校长高新民。为解决高新民校长的困难,市委从市教育局抽调二十三中曹芳甫校长及程金泓同志协助做好筹备工作。历经艰辛,终于于1984年11月30日在淮南洞山矿务局职工大学礼堂召开了淮南联合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会上作了《为四化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讲话。

中华大地80年代迎来的发展契机,无独有偶,80年代联大也是迅猛发展期,1984年11月,市委决定由高新民同志主持淮南联大工作,办公地点在市二十三中;1985年8月7日,学校办公地点由二十三中迁至淮南财会职工中专学校;1985年10月11日,前市长宋长汉到学校调研,研究办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986年9月,市委、市政府任命吕钧滇为淮南联大党支部书记,高新民为校长;1987年9月,淮南联大“首届毕业生派遣工作会议”召开,毕业生分配去向很好,家长、学生、社会均满意;1988年4月,前省教委主任、党组书记朱仇美来淮南联大视察;1989年8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淮南财会职工中专学校”并入淮南联合大学。

时光如逝水,1992年,伴随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一片欣欣向荣,联大的春天也来临了。那时起我对联大的记忆已经不停留在书本,父辈们身上,而是亲眼见证。以前堂姐就就读于淮南联大1998级机电系,小时候我热爱运动,她常带我去联大踢足球、打篮球,望着联大的哥哥姐姐们不禁激起一阵阵羡慕之情,转眼我已成为一名联合大学的辅导员,这是我在金寨县关庙乡基层干了一年后考试取得的成绩,因此我倍感珍惜。眨眼间一年入职时间悄然而逝。

21世纪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淮南联合大学以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令人高兴的好消息接踵而至。2008年5月29日,北京奥运火炬“祥云”在淮南传递。学校组织4000余名同学参加火炬传递并获省级“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6月9-12日,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淮南联大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论良好;2008年6月,淮南联大荣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8年10月,淮南联大参加全省高校第一批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活动;2009年1月,淮南联大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9月26日,淮南联大隆重举行“纪念建国60周年暨建校25周年庆典”活动,同日举行新校区实验实训中心大楼奠基仪式……

毫无疑问,淮南联合大学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40年大形势中安徽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而每每想到如今我正在为她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时,我感到无比自豪。

新闻推荐

记者节: 履行职责使命,我们在路上

访初心·记使命--宣城市新闻工者协会金寨采风行。仔细整理花篮。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金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