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师助力脱贫攻坚

安徽法制报 2018-11-13 10:36 大字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近年来,“立足三尺讲台,助力脱贫攻坚”,一直是金寨县丁埠实验学校老师们努力的方向,他们用真情温暖着65名在册贫困户子女。

金寨县丁埠实验学校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贫困山村学校,该校规模不大,有65名在册贫困户子女就读。这65名孩子不仅家庭贫穷,更有不少孩子父母或弱智或残疾或离异及家人重病等。如何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因素而失学,还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摆在丁埠实验学校全体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在全校教师会上,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一致决定:全体教师采取一对一结对子形式,从三个方面对65名贫困学生跟踪帮扶、靶向帮扶。

针对孩子成绩普遍较差的情况,结对教师除了在学习上给予及时辅导,还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让孩子们在写字、绘画、球类、棋类、音乐等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由相关专业教师进行课后辅导,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七年级贫困生张雷写字一直歪歪扭扭,自参加书法兴趣班以后,书写逐步规范,今年还在县级书法比赛中获了奖。兴趣爱好的培养,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心智,孩子们在学习上也开始变得有信心了。

学生的营养午餐国家补助4元,个人需交1至2元,结对帮扶的教师们直接把65个人需交的部分代为上交了。对住校生早晚的伙食费用,学校通过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助解决。学校每年还发动全体教师为贫困学生添置衣服,教师们有的将自己家孩子的衣服拿来,有的更是直接为孩子们购买。今年刚入职的特岗老师王善成是江苏连云港人,他来校后看到一些孩子衣服破旧,主动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为几个贫困学生添置新衣新鞋。孩子们从老师处感受到了像父母一样的亲情呵护,心里温暖了、学习上劲了,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

贫困家庭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学校为65名孩子建立了心理健康明白卡,对孩子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辅导和干预。八年级的周春阳同学母亲去世,父亲常年在外,平时与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家庭的窘境使他非常自卑,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干脆不来学校。帮扶教师胡显彬几次上门,联系到他父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劝说他回来就近务工干活顺便照顾家人,并积极联系镇里为他争取了一份保洁工作。父亲回来了,周春阳再次回到了学校,并积极参加体育兴趣小组。从此,学校的操场上经常会看到胡老师带他踢球的身影。

通过一系列关爱帮扶措施,65名孩子进步显著。今年夏天,学校从中选出10名表现优秀的同学到上海平和学校,参加该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增长见识、开阔眼界。65个孩子就是65个希望。在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中、求知的眼神里,丁埠实验学校全体帮扶教师看到了希望和幸福。

·陈文政·

新闻推荐

发展现代农业,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党建引领 金寨生金 聚力脱贫

40年前,在安徽大别山腹地,有一座小县城,当地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仅78元,贫困人口54万人,占比99%,可称得上是“食不果腹,衣...

金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