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声铿锵 讲述普通人的烽火岁月

安徽日报 2018-10-19 09:24 大字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之一,淮北梆子《永远的大别山》日前在阜阳首演成功,这部由安徽省编剧撰写、由地市演艺集团主创的大戏,还参加了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的2018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

本报记者 徐志纯 文/图

10月12日下午一点多钟,不少当地群众呼朋唤友地来到了阜阳市体育中心。下午两点半,一场由阜阳市演艺集团出品的梆子戏会在这里演出,观众们就是冲着这场戏早早来等待的。

新舞台

百余演职员秀“十八般武艺”

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是根据革命历程中大别山儿女用生命演绎的传奇故事而创作的一部剧目。故事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一位金寨新娘杜鹃,新婚之夜与参加红军的丈夫分别,之后的四五十年里,杜鹃一心一意地赡养婆婆、抚育革命遗孤,一直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但遗憾的是,特殊时期,通讯和交通的不便,导致杜鹃一直无法等到丈夫的归来,直至她走到生命的尽头,才终于等来了丈夫。

整个演出期间,全场座无虚席,不少观众都被剧情和演员的投入而感动,不停地抹泪。家住阜阳市颍东区的张丽女士边看边流泪,她说,以前也看过一些梆子戏,感觉上没有这部戏这么感动人,戏的唱腔足,演员们演得好,场上的景也布置得挺好看。当她听说这部戏就是阜阳当地演艺集团排演的,十分惊讶,连呼没想到。

事实上,这部大戏是阜阳市创作的舞台艺术作品首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也是首次代表安徽参加全国重大艺术活动。对此,该戏总监制、阜阳演艺集团负责人李奎升表示,阜阳演艺集团是在原阜阳市梆剧团、曲剧团、话剧团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新的演艺集团,经多方奔走积极争取,最终取得了这部大戏的演出权。由于阜阳演艺集团人才众多,梆子戏又是以曲调激昂、情节紧张而著称,因此,这就要求演员们在整个演出期间,既要能演,又要能唱,还要能跳。李奎升说,为了这部戏,演员们“十八般武艺都得拿出来秀一下。 ”同时,为了整个剧情的紧凑感,六幕戏中间的舞美变化,也需要场内外工作人员尽力配合,再加上灯光、音乐,可以说,参加演出这台戏的110余位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十分尽心尽力,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排练,终于大戏出炉,当天的首演成功,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鼓励,为以后的陆续展演提供了信心。

著名话剧导演、省话剧院原院长唐大康在看了《永远的大别山》之后表示,这部梆子戏整个演出显得非常有张力,剧中既有梆子戏的唱腔和表演,也结合了快板、评弹等一些地方戏曲的表现形式,同时,演员们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极好地担当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没有想到,一个地市的演艺集团,居然也能排出这种高质量的大戏,的确值得称道。 ”唐大康说。

新视角 展现大历史中的小人物

展现安徽省革命老区金寨地区的革命事迹的文学及文艺作品,层出不穷,这部《永远的大别山》如何能在众多的类似题材中脱颖而出,是该戏的编剧王长安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省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主席王长安从事戏剧工作几十年,一直对戏剧创作情有独钟,由他主笔或与人合作的黄梅戏代表作有 《春城飞花》《凤灵》《汉宫秋》《桃花扇》《贵妃恩怨》《风雨丽人行》等,各类作品所获过奖项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星光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安徽文学奖”、“田汉戏剧奖”等。

提起这部《永远的大别山》,王长安颇为感慨,他说,创作前,反映金寨地区革命活动的各类文学和文艺作品,他几乎都有所涉猎。看得越多,自己对于创作这部戏越有信心,那就是,另辟蹊径,从众多小人物、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革命的历程,因为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千千万万普通人来实现和完成的,在这其中,有冲锋陷阵、不畏生死的战士,但更多的却是那些在后方痴心等待、苦苦煎熬的家人们。这些家人也许并没有做出什么顶天立地的大事,但她们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坚守后方,痴心不改,给前方的战士们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无穷的力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些革命家属们,都是英雄,也都是值得我们纪念和歌颂的人物。为了创作这部戏,王长安前后多次到金寨参观、考察,走遍了当地的山山水水,这也为后来他创作中的一些关键剧情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如在女主角杜鹃跳崖那一节中,如果没有实地去看过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也就缺少这样影响着剧情走向、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特点的背景设置。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夔对于剧中人物的性格处理,十分赞赏。他认为,整部戏以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视角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对于人物的性格处理上,本剧并没有用脸谱化的表现,而是赋予人物更加鲜活和生动的性格特点。王夔举例说,剧中有两位串场的快板和手锣演员,他们饰演的角色是两个在日军占领时期的小伪军,但即使是这样的人物,戏中也赋予他们更加人性化、人情化的一面,他们在杜鹃被日军追捕时,冒着危险提前通知了杜鹃快逃跑。这样的人物设置,就跳出了戏曲演出中的人物脸谱化的窠臼,让人物特点更加鲜明生动、更具有生活化,因此也更加令观众感同身受,体验到观戏的乐趣。

新挑战 融汇评弹、快板、说唱等多种元素

据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永远的大别山》在众多的剧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安徽省戏曲孵化项目,今年又顺利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资助项目,这说明,这台戏的出炉是众望所归,更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10月12日,《永远的大别山》在阜阳首演成功之后,阜阳市文体新局局长梅奎万形容自己的心情是“终于放下了一块大石头”,这部戏是阜阳市近年来高起点、高规格倾心打造的一部文化精品力作,能够代表阜阳市舞台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准。据梅奎万介绍,《永远的大别山》团队成员有110余人,优秀青年导演张俊杰担任导演,主要演员有何青青、王玉侠、葛晓东等。 “我们阜阳市得以排演这部戏,对阜阳来说既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重担,我们只有将这部戏排到最好,才不会虚对这份荣誉,也才能借此将我们阜阳人的精气神展现给全省人民、全国人民看。 ”

观看了首演的安徽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周志友表示,阜阳市承办了一场反映大别山的戏,这本身就是一项挑战,采用的剧种是淮北梆子,更是一项挑战。他注意到,整部戏中,既有作为主调的淮北梆子,也有一些淮河地区的评弹、快板和说唱,更融汇了一些大别山民歌的元素。如何将这些内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两个多小时里表现出大别山地区的革命岁月,这是对于编剧的考验,更是对于导演、作曲和诸多演员们的考验。看了首演,可以说,大家都顺利地通过了这些“考验”,这是值得庆贺的事,也是阜阳演艺集团值得骄傲的事。不过,也正是由于多种元素的融合,导致了戏中有些环节过于“闹腾”,有些累赘,不太符合整部戏剧干净利落的风格,这是值得导演和编剧商榷的地方。

资深话剧导演唐大康表示,整部剧节奏紧凑,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都十分有张力和感染力,但在某些情节的处理上,如果能够更加利落和简单,可能更加提升观感。如在大戏开始时,设置了两场序幕,这样的设置,固然有提升观众情绪的作用,但也会让整台戏显得有点拖沓,建议导演在今后的演出时要尽量注意把握节奏感和紧凑感,让观众看得更加投入。

该剧的导演是毕业于上海学院的年轻导演张俊杰,几年前他曾经来安徽导演过淮北梆子戏《花好月圆》,也获得了多方赞誉。他认为,《永远的大别山》是一出具有浓郁的皖西大别山乡土气息、气韵和气概的戏,更是一出展现大别山人心胸、品格和情怀的正剧。他表示,将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精心打磨,争取让这部大戏演出的时间和范围更广大一些,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了解到大别山地区那段不同寻常的烽火岁月。

新闻推荐

敢让“珍珠”放异彩

通讯员徐以勤王青青看着宽敞整洁的通组水泥路从家门前穿过,旬阳县金寨镇珍珠村70多岁的老党员郑世财乐得合不拢嘴,“从前泥...

金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