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处自馨香 □和靖

江淮时报 2020-04-03 10:41 大字

己亥夏日,我又一次来到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霍山县东西溪乡,此次并非是检查或考察,而是以另一种身份正式入住这里的中国月亮湾作家村。一天之中访客不绝,大家相谈甚欢,至晚先后散去。当晚,我独自一人居住在作家村2号楼的工作室——清风斋内。这是一个万籁俱寂的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室内仿佛掉落一根针也能听得到。这是多年来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夜宿深山,第一次独自体验这远离了尘世喧嚣,安静得十分奇妙的时光。

我打开客厅的顶灯,手捧丰子恺的 《缘缘堂随笔选》在沙发上翻阅,自然联想起缘缘堂与清风斋。缘缘堂是丰子恺先生特意为他故乡的居所而取的名字,曾令他十分得意。丰子恺的家乡在浙江省北部的桐乡县石门镇,吴越交界处,因战国时期越人在此筑石门以抵御吴国而得名。又因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流淌而在此处拐了一个大大的弯,因此又称石门湾。 1926年,丰子恺与其老师李叔同 (即弘一法师)住在江湾的永义里所租的房屋中,一天,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上许多自己喜欢又可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纸球,撒在释迦摩尼画像前的供桌上,两次抓阄抓到的都是“缘”字。于是决定给自己将要打造的住所取名“缘缘堂”,且当即请弘一法师为之写了一幅横额,并郑重地装裱起来,挂在江湾的租屋中。以后迁居嘉兴、上海时,均将此横额带着,形影相随。直到1933年,他才在故乡石门湾的梅沙弄自家老屋的后边,建造了一座高三层的“缘缘堂”。当时请马一浮先生题名,中堂挂上吴昌硕的老梅,配上弘一法师的对联:“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华严经句),庄严得体,落落大方,丰子恺很是中意。终于为之赋了形。其后,他出版了《缘缘堂随笔》,可谓名闻遐迩。不料,1937年日军轰炸石门湾,缘缘堂在炮火中毁于一旦。丰子恺为此写了《还我缘缘堂》一文,声讨日军的罪行。以后又写过《辞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等多篇,足见其对缘缘堂感情之深。

而本人也曾东施效颦式地先给自己的书斋起了个名字,曰清风斋,取“两袖清风”“清风拂面”之意,用以自警自励。但多年来并无实际的处所。不过从2006年起,我便以清风斋之名出版了若干本书籍,如:《清风斋文集》《清风斋漫笔》《清风斋志异》《清风斋拾遗》等。虽然文章的质量与影响和丰子恺先生不可同日而语,难以望其项背,但书房先有其名后赋其形这一点,与缘缘堂倒是一样的。

不过,像清风斋这样的处所,在中国月亮湾作家村仅仅是众多工作室中的不起眼的一处,偏居于一隅。据报道,中国.月亮湾作家村系由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原主席许辉先生发起,与霍山县东西溪乡利用原淮海机械厂部分存量厂房合作创办、共同打造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基地,淮河书院永驻地和江淮文学联盟永驻地。

2016年12月破土动工,2017年10月30日,即举行了开村仪式,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亲自参加;2018年9月5日,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一行还到月亮湾作家村开展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风活动。

位于大别山深处的月亮湾作家村,真真是一处文化之角,一块神圣之地、神秘之所。清风拂来,阵阵馨香。正如陈毅在《冬夜杂咏》中所说:“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因馨香重,求着遍山隅。 ”

新闻推荐

首批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公布 安徽省3家企业5款产品上榜

本报讯(记者王恺)近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在全国林业产业大会上公布首批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定名单,安徽省3家企业5款产品...

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