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医共体 惠及众乡邻

安徽日报 2019-11-05 06:15 大字

7月1日,六安市霍山县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缩紧了医保基金缺口,取得了良好成效——

看病治疗 不出乡镇

“你术后恢复的很不错,按照这个情况,这个周末你就可以出院了。”10月23日,记者来到了霍山县与儿街镇,在镇里的霍山县医院与儿街分院,每周三雷打不动要到当地坐诊的霍山县医院院长潘家东正在查房,67岁的当地村民方文菊是他的病人之一,10月16日,潘家东亲自在与儿街分院为她进行了胆囊结石的手术。听到周末就能出院,方文菊脸上露出了笑容。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让县医院的大医生给我动手术,在家门口看病,花的钱少,还方便家里人照顾。”躺在病床上,方文菊告诉记者,她原本打算到县医院进行治疗,结果分院执行院长汪涛向她介绍,在形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之后,县医院专家每周会到与儿街镇分院坐诊、手术,可以不出乡镇就享受县医院水平的治疗,还能按照乡镇医院报销比例报销。

“一场手术下来,我自己只花了1000元不到,要是到县医院怎么也要花个3000多元。我这手术居然还是潘院长亲自做的。多亏了这种医共体,我真是花了卫生院的钱,看了县医院的病啊。”方文菊感叹到。

让患者得到实惠,在家门口享受到上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是霍山县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最直接的成效。

“原先我们基层卫生院各自为战,医疗水平有限,很多病我们看不了,很多手术我们不敢做,只能把病人推到上级医院。”汪涛告诉记者。病人到县级医院甚至市级、省级医院就诊,享受更好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加大了就医成本,不仅自己要多掏钱,医保基金也要相应的增加支出。

“举个简单的例子,‘甲状腺结节’手术,如果由医共体牵头下派专家在乡镇分院治疗,住院5天花费3500余元,医保报销2800元,个人支付700余元即可。但是到县级医院手术则要花费6500元上下,个人支付1950元,医保报销4550元。不论公家还是个人,负担都沉重了不少。”霍山县医保局局长程善金说。

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霍山县共有县医院和县中医院2家县级综合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7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和130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共体改革中,霍山县组建了两个医共体集团,县医院医共体集团由县医院和9家乡镇卫生院、78家村卫生室组成,覆盖参保居民18.85万人;中医院医共体集团由中医院和8家乡镇卫生院、52家村卫生室组成,覆盖参保居民11.32万人。

成为医共体成员之后,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这么简单。霍山县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区域集体化经营管理、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等综合改革,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财物的高度统一,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业务联动、医疗服务连续化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比如乡镇卫生院,原本都是独立法人,拥有独立的人权、财权、事权,而在紧密医共体改革中。乡镇卫生院被纳入了医疗集团,按照人事薪酬、财务审计、物资管理、质量管控统一,集团文化大融合的‘四统一、一融合’标准,卫生院成为了县医院的分属医院,由集团统一管理。”程善金告诉记者。

为了让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霍山县医院医共体集团重新定位9家乡镇卫生院功能,拟建成5个区域医疗分中心,4家特色专科型卫生院,形成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的县域医疗服务链。同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医共体牵头单位在各分院实施总院专家工作室、预约手术、长期驻点等,切实提高了各分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从7月1日医共体成立以来,霍山县上级医院共下派专家门诊人数1496人次,教学查房242次,知识讲座56次,会诊病例138例,手术麻醉36例,B超162例。乡镇医院也积极选派骨干力量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在形成医共体集团之后,不仅管理统一了,我们9个乡镇分院和县医院之间,也达成了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医共体集团成员之间检查结果互认、治疗情况互晓。基本实现了医共体内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可通用县医院就诊一卡通,既方便群众就诊、避免重复检查,又节约了医疗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全员一家人、财务一本账、业务一盘棋、信息一张网’四个一为主要特点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霍山县医院院长助理李军说。

降低成本 节约资金

“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初衷就是为了缩小医保基金的缺口。而通过巧妙运用医保基金这个指挥棒,我们也加快了医共体的建设步伐。”在采访中,程善金不止一次谈起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医保基金管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过度医疗导致的医保基金缺口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改革针对的主要问题之一。仅以霍山县为例,该县36万户籍人口,合理的住院率在12%到13%之间,然而近年来该县住院率始终在19%到20%之间徘徊,远远超过了合理的人数。过高的住院率导致了2017年霍山县医保基金缺口达3500余万,2018年更是飙升到了7500余万。

“分级诊疗制度失效、过度医疗小病大治、医疗机构自我控费意识淡漠等等原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我们县医保基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程善金告诉记者。

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霍山县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巧妙运用医保这个指挥棒,对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行医共体“总额预算、包干使用”管理,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引导和医药费用控制的杠杆作用。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过去按项目付费模式变为现在医共体“按人头总额预算、结余留用、超支不补”模式,使过去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争抢患者的竞争现象,转变为利益一致的共同体,激发各级医疗机构产生合作共赢、自我控费的内生动力。

2019年7月,霍山全县住院4425人次,同比下降14.04%、较前6个月平均住院人次下降4.86%;住院报销费用1727万元,同比下降12.44%、环比基本持平;县内县级和乡镇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591元和2206元,同比分别下降101元和664元。2019年8月份,全县住院4311人次,同比下降19.69%、环比下降2.58%;住院报销费用1702万元,同比下降15.46%、环比下降1.49%;县内县级和乡镇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779元和2263元,同比分别下降36元和483元。

“通过医共体建设,我们初步挤掉了部分不合理住院病人,门诊转住院、分解住院、小病大养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参保患者住院人次和分布更加合理,各项运行指标得到进一步优化。”程善金告诉记者,下一步霍山县将加快构建“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看、健康共同防”的医疗健康服务新格局,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让医保基金可以安全、健康、可持续的运作。

新闻推荐

太阳乡筹建天麻交易市场

近日,霍山县太阳乡政府牵头组织召开天麻交易市场建设群众座谈会,深入听取民众关于打造天麻交易中心的意见与建议。2016...

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