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佛子岭,要呆一辈子

市场星报 2019-08-05 12:16 大字

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淠河东源上游,霍山县境内。大坝兴建于1952年1月,1954年11月竣工,是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钢筋混凝土连拱坝,享有“新中国第一坝”的美誉。60多年来,佛子岭大坝累计拦截大小洪水230余次,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四大效益,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个新中国成立之初治理淮河的第一个骨干工程的建成,倾注了数以万计工人无数的心血,沈福安就是其中的一个。

建好大坝,消灭水患

“过去这个地方是水来成祸,水去成滩。闹水灾的时候,多少人离乡背井,四处逃荒。如果不是建好了佛子岭大坝,哪有今天的好生活。”88岁的沈福安动情地说道。

1951年底,刚刚20岁的沈福安在报纸上看到“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文章,便在政府的组织下,毅然从家乡合肥奔赴佛子岭,投身到水库的建设中来。“那时候都是肩挑手提,1953年上半年第一次工程刚刚完工,就经历了一次水灾和一次火灾的考验。”回想起建设水坝的种种困难,沈福安历历在目。他清楚地记得那场大水咆哮而来时,工地上所有的物料、器材被悉数冲走,水刚刚退去,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寻找、收集物资,重新开工。5万多人的施工队伍住的是竹子搭、茅草盖的泥地房子,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早日消灭水患,是大家共同且坚定的心愿。凭着一股子干劲,沈福安当上了治淮劳模,还入了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到三年的时间,中国从未有过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建成了。当水利专家、时任淮河工程部部长汪胡桢高喊“我们胜利了”的时候,沈福安与数万名工人一起热烈地鼓掌,欢呼声响彻云霄。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佛子岭大坝建好后,堵住了泛滥的洪水,泽被沿线上千万群众。

水利工程师的摇篮

“我们的连拱坝,多呀多伟大,世界算第三,亚洲他最大,远看成一朵,近看坝一行,不远不近是个大山岗。”这首当时人人传唱的歌谣,诉说着佛子岭大坝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坝设计施工全是中国工程师自主进行,没有苏联等外国专家的帮助,由于经验和设备的缺乏,很多数据靠着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得出来。沈福安说,从实践中摸索、自力更生是建设佛子岭大坝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参与大坝建设的劳动者们由工农商学兵组成,他们中的很多人喜学习爱工作,不懂就学,学以致用,久而久之,“佛子岭大学”的称号便流传开来。

汪胡桢、曹楚生等水利专家,都为青年工人讲过课,培养出一大批知识非常全面的水利技术人员。佛子岭大坝竣工后,这些人又分别参加梅山、响洪甸、磨子潭等水库的建设,后来又分散到全国各地水利水电建设机构工作,成为骨干技术人员。在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佛子岭成了无可争议的水利工程师的摇篮。

情绻一生不言休

在大坝建设过程中,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时,专门去安徽省博物馆观看佛子岭水库模型。朱德、刘伯承等还亲临水库视察。

“刘伯承元帅来的时候跟我们挥手说‘英雄们,你们好’,我还跟他握过手。”沈福安回忆起这些充满了骄傲。弹指一挥间,60多年过去,因为对水利事业、对这片山水的深爱,沈福安在这里结婚生子、安家定居。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们数次要接他去一起生活,沈福安都拒绝了,“佛子岭这个地方很好,我这辈子就在这里了。”

沈福安说,从建设水库时参加搬运队、洋灰队、技术队,到后来参与水库管理工作,他早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即便现在年纪大了退休了,但只要还走得动,每天就会到水库边上走一走。霍山县别的地方修水渠,他也要过去看看,“我就是很好奇,想看他们的施工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更进步。”耄耋老人的话语铿锵有力,豪情正当年。

旧时职守护平安,今朝亮丽新颜展。2018年1月27日,佛子岭水库大坝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水库风景区相继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山清水绿,生态环境极佳的佛子岭正以更加美好的姿态欢迎全世界人民前来鉴赏。

新闻推荐

午后强对流 合肥下冰雹 未来一周依旧以高温天气为主 高温强度略有缓和

昨天合肥高温依旧,午后强对流来袭,局部下起了冰雹,记者从合肥市气象部门获悉,夏日出现冰雹属于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

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