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药材飘“农”香乡村振兴开“良方” 霍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侧记?

皖西日报 2019-05-17 16:37 大字

绿色振兴需“要素保障”

五20190418_IMG_7186.JPG

五QQ图片20190510174643.jpg

五QQ图片20190510174643.jpg

五QQ图片20190510174702.jpg

五QQ图片20190510174735.jpg

五QQ图片20190510174750.jpg

◆本报通讯员 张传云 本报记者 徐缓 田凯平 文/图

孙云飞书记在“四大平台”建设推进会上强调,六安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直以来,发展和生态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当前,面对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老区慢发展不行、小发展不行,发展不好也不行。“四大平台”建设,为六安市找到了贯彻中央要求、符合老区实际、人民群众欢迎的绿色振兴之路。要坚持把“四大平台”建设作为绿色振兴的重要抓手,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使经济发展在量的增长中实现质的提升。

这就需要以更大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四大平台建设的要素保障。

加大规划落实力度。“四大平台”建设要遵循科学规律,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决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加快编制西山药库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抓紧做好重大节点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而且要不断完善规划。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中央、省委新要求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及时对已出台的规划进行修正或调整、不断完善,确保平台建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善于抢抓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和集中贫困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对接,最大程度放大政策效应。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四大平台”建设。要强化科技人才支持,加强与皖西学院、安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积极搭建技术支撑平台。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四大平台”建设,着力破解龙头企业、经营大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不断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水平,通过政府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鼓励农业保险机构将险种向果树、中药材延伸,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创新政府投融资体制,设立市、县(区)“四大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四大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四大平台”建设政府投融资平台。要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平台内涉农资金需求优先保障、涉农项目建设优先安排。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四大平台”区域差别较大,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要聚焦脱贫攻坚,支持各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复制推广“四大平台”建设经验,不断创新完善产业扶贫、点位扶贫新机制,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要聚焦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进一步确立高标准、采取硬措施,争当乡村振兴的示范。

全面推进“四大平台”建设,事关老区绿色振兴,事关群众美好生活,事关全面小康进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要久久为功、再接再厉,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大力推进,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抓好落实,不断开创“四大平台”建设新局面,为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制定发展规划。出台《六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六安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和《六安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等文件,委托相关单位正在组织编制“西山药库”规划,完善了工作和领导机制,落实了专项资金。2017年,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2019年,市财政年度预算整合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四大平台建设。

强化推进力度。2018年11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技术指导专家组成立大会在六安市成功召开,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就发展大健康事业,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正在谋划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受孙云飞书记的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黄璐琦专程来六安考察中医药产业发展。12月19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暨“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建设观摩总结交流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亲自参加,对“西山药库”建设作了进一步指示。

取得阶段成效。目前,各县区都在积极谋划西山药库项目,许多项目已启动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链条不断完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截至目前,药库区域种植户近5万户22万人,其中贫困群众近8万人,广大群众通过种植和发展中药材,实现年人均增收超600元,产业增收显著。

4月29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园。霍山石斛和霍山赤芝两项“霍山元素”在本届世园会的百草园内精彩亮相,惊艳四方,这也是该园内唯一参展的县区级单位。“霍山双宝”向全国和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来自大别山深处霍山优质中药材的无限魅力。

霍山县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线附近,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有“东方瑞士”之美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的优质道地中药资源,是闻名遐迩的药材之乡。

近年来,霍山县始终高举“绿色发展”大旗,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为乡村振兴开出优良“处方”,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在山乡大地开辟出一条护绿与发展“双赢”、经济与生态“双优”的新路子,谱写了一曲老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乐章。

霍山县境内拥有药用植物238科1793种,珍稀名贵道地药材200多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库。其中,“十大皖药”有其五,分别为霍山石斛、霍山赤芝、断血流、黄精、茯苓,霍山石斛更是位列“十大皖药”之首。

(一)

5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平畈乡王家店村的天下泽雨林下仿野生米斛种植基地,春风习习,拾阶而上,放眼500多亩的松林里,米斛顺着山势一畦畦整齐排开,饱满鲜嫩的枝条正欢快地吮吸着山间空气里独有的养分,已经有米斛花冒芽,看得人心欢喜,忍不住想近前嗅嗅。

大别山腹地的太平畈乡是霍山石斛的原产地、核心区,被誉为全国首个“中国中药(石斛)文化小镇”。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做大石斛产业,打造石斛之乡,推动石斛之旅,带动群众致富”这一发展思路,盯准石斛产业、做好石斛文章。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优质企业,不断扩大石斛种植面积,目前以王家店为源头核心、以“九太路”为主线中轴,以天下泽雨生产加工基地,大别山药王故居+长冲种源保护基地+九仙尊+药王谷+绿斗生态观光园+淮源农庄,白马尖+智蓝,中国中药+福康公司,洪峰石斛养生谷五大板块为特色重点,石斛产业已成集群发展之势,基地规模达13000余亩。

天下泽雨行政负责人王成指着山间的霍山石斛介绍道:“我们公司共有2个林下种植基地,总面积3500多亩。因为一直坚持在道地产地进行原生态、石上林下的高标准种植,公司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信部的高度称赞,去年3月份,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称号。米斛虽然个头小,但药用价值高,经济价值也可观。这种林下种植的石斛每克售价300多元。”

跟随王成的介绍,记者来到加工车间。在石斛绕条车间,李冬梅正在制作石斛枫斗,只见她娴熟地将已经风干的石斛条绕在铁条上,制作龙头凤尾的石斛枫斗。“我家就住在附近,平时可以照顾家,活也很轻巧,每个月有3000来块钱的固定收入。”说起家门口的这份工作,李冬梅和姐妹们都很欣慰。

“我们公司现有固定员工200余人,其中有20余户贫困户,月收入能达到2000-4000元。临时工全年用工量达2万余人次。每年公司向当地支付流转土地的资金80多万元。”王成说,近年来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好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也为太平畈的乡村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太平畈乡王家店村,西山药库“一馆两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这个项目占地面积30亩,总投资2500万元,将打造成包含石斛文化博物馆、石斛交易中心为一体的石斛文化综合交易项目。”该乡乡长崔世良介绍道。“下一步,太平畈乡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紧抓‘西山药库’、‘皖鄂通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作为。以‘石斛+’的发展理念,以国家级的石斛产业示范乡镇为契机,不断培育国家、省市驰名品牌商标,全力打造霍山石斛太平养生谷,建设一个集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于一体,宜商宜农宜居宜游的\‘石斛之乡、养生福地’”。

(二)

早在2300年前《名医别录》上记载“石斛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走进位于太阳乡金竹坪村的九仙尊米斛文化谷,穿山而过的白马河清冽的溪水旁巨石上,刻着“山谷水傍石上”,丛林里鸟叫虫鸣不绝于耳。记者享受着白马河潺潺流水,欣赏着一块块形状奇特的岩石,手脚并用攀爬在随山就势的石板路上,看着、听着介绍路旁一丛丛米斛、连钱草、益母草、千层塔、七叶一枝花、黄精、虎杖、断血流、白芨、三叶木通等草药,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正在山林探寻百草的药农。

资料显示,霍山米斛最佳的生长环境就是海拔400—900米之间,此处位置669米,正好是适中的位置。霍山米斛是中国76种石斛中唯一一个以地名命名的石斛品类,也是典籍最早记载产地的石斛品种,所以说“天下石斛出霍山;出霍山,无米斛”。在这个百药园里,所有中药材都是纯野生的,只是集中移栽展示,以利于更直观地开展科普。经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等多名教授来这里鉴定,仙草谷60亩区域有345种大别山道地中药材。

“我们看中的是霍山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有霍山县优越的中药产业扶持政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中药材产业也就是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打造集野生种源保护、林下米斛种植、大别山名贵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康养体验与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养基地,是一件既有经济价值又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有着叠加效应的好事,我们要长久地做下去。”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戴亚峰介绍道。该公司隶属于民营企业500强——精工控股集团,注册资金1.1亿元,累计投资逾5亿元。作为最早从事十大皖药——霍山石斛全产业链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先后在国家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霍山县太平畈乡、黑石渡镇、太阳乡等地建有占地500亩的霍山石斛文化产业园、500亩野生原种保护基地、1000亩GAP示范基地、5000亩的霍山石斛养生文化谷,项目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旅游的多业态发展,通过鼓励农户种植的产业扶贫、拓展旅游文化体验的旅游扶贫等模式,将霍山石斛打造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历经9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集野生原种保护、组培育苗、GAP驯化、野生栽培、产品研发、GMP深加工、市场营销到文化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

天下泽雨和九仙尊石斛文化谷建设的集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中医药石斛文化展示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已经成为霍山传播中药文化、市民养生休闲娱乐的标志性场所,同时也正积极推动山区的乡村振兴以及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

5月8日,上土市镇上土市村的振兴中药材公司里,浓浓的药材香味四溢,几十个工人正在忙着对中草药苍术进行分拣加工。记者看到分拣案桌旁边还有两个正在玩耍的娃娃。“孩子小,没法到远的地方上班。药材加工厂离家近,更重要的是能边带孩子边挣钱。”村民汪芳对手头上的这份工作很是满意。“我们公司的活都比较轻巧、也没啥特别的要求,只要细心、用心就行了。在这干活的都是附近的村民,贫困户优先录用,每年公司用工的贫困户达40余人,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该公司总经理吴传宗接过话茬说。

近年来霍山石斛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同时其他一些药材也蓬勃发展起来。

据吴传宗介绍,振兴中药材公司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方式,通过联合广大药农实行定向种植、科技种植、规范化种植、集约化种植,形成“捆绑式”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中药材种植质量可控、数量可控、成本可控和药农效益的稳步增长,目前公司的中药材基地达500余亩,种植药材有苍术、茯苓、柴胡、黄精、百合、桔梗﹑山茱萸等十多种,2018年中药材产量达28万斤,总产值超340万元。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在场的很多工人家里都种植药材,公司则给予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同时还签订销售协议,真正让广大药农吃上“定心丸”,助推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为推进深山区群众稳定脱贫致富,霍山县审时度势,于2017年提出“打造‘西山药库’,推进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努力开创以漫水河、上土市、太阳、太平畈等传统西山地域为核心,覆盖全县的大中药发展模式,将推动中药产业与养老养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进行融合发展,把西山药库建成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体和大别山药都,真正意义上将“速效”脱贫转化为“长效”致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新载体,更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当前,将中药与文创、旅游进行有机融合的上土市镇西山药博园项目、太阳乡天麻茯苓专业交易市场项目、漫水河镇百合综合交易市场项目、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的石斛及中药材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诸佛庵镇上谷村2000亩覆盆子基地建设、与儿街镇20000亩白芨产业化等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成,全县大中药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形成……截至2018年底,全县拥有中药材基地达15万亩,年产中药材约10万吨,产值达30亿元,共培育龙头企业45家、“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建设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企业1家。

新闻推荐

发挥优势助农增收

开春以来,霍山县诸佛庵镇镇将本地茶叶产业作为当下实现户增收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农技站的技术优势、茶叶合作社的专业优势...

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