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新中国第一坝” “新中国第一坝”,这一称号属于大别山深处的佛子岭水库。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新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安徽省
1953年5月下旬,佛子岭水库第一阶段工程完工。6月2日,本报刊发消息称,佛子岭水库开工1年来,已完成土方72.5万立方米,占全部土方工程的60%;石方50多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95%;浇筑混凝土6万多立方米,占全部工程的30%。1954年11月5日,佛子岭水库举行竣工典礼。11月6日,本报刊发消息称,佛子岭水库的竣工,是治淮建设又一伟大胜利。在经受当年的特大洪水和地震的考验后,证明了连拱坝的建筑是完全成功的,也为今后完成其他水利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佛子岭水库的建成,在防洪、抗旱、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1954年12月1日,本报以整版图片报道的形式,报道佛子岭水库建成以来的变化。(本报记者 吴华兵 整理)
本报记者采访88岁高龄的佛子岭水库建设者沈福安。
佛子岭水库。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霍山县佛子岭镇的佛子岭水库,重温新中国第一坝的光辉岁月。
奋斗两载坝始成
佛子岭水库旁,有几排整整齐齐的旧楼房,尽管没有城市里新建小区豪华亮眼,但在大山深处、水库侧畔的青山碧水之间,倒也并不显得陈旧。这是佛子岭水库工作人员的住处,记者在这里见到了今年88岁高龄的沈福安老人。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52年的1月,我在《上海劳动报》上看到要在佛子岭修建一个大坝,需要工人。那时候我才20岁,一想到可以为国家作贡献就激动,我们同乡一口气有2000来人报名参加了建设。”说起67年前的故事,老人满脸自豪。
修建水坝是辛苦的,修建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不要说沈福安这样的普通工人,就连很多专家都毫无经验。
1951年10月10日,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成立,当时的水利专家、淮河工程部部长汪胡桢担任总指挥。茅以升、钱令希、黄文熙、黄万里、张光斗、须恺、谷德振等专家都曾到佛子岭参加技术论证……新中国成立之初,数不清的专家、技术人员为佛子岭水库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沈福安则是当时修建水库千千万万普通工人中的一个。由于吃苦耐劳、聪明好学,到建设现场之后,沈福安在搬运大队、洋灰队、木工队等多个岗位工作过。
“那时候开大会,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质量第一。‘百年大计,发现一寸漏水,则全坝无用’。”当年大会上的誓言,沈福安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在当时一无资料、二无经验的情况下,佛子岭水库的工地上掀起了一股学习技术和学习文化的高潮,工人白天施工、夜里学习,实现技术革新4000多项:分区平行流水作业法、水泥托座夹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还发明了锯榫机、垂直打眼机、卧式打眼机、下料机等各种新设备,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全面、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那时候我们都年轻,想到这是新中国的百年大计,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晚上学习到九十点,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就爬起来继续干活。安徽日报记者还专门采访过我们,称‘佛子岭水库技术学习班’为‘佛子岭大学’。”沈福安说道。
“我们的连拱坝,伟啊真伟大。世界算第三,亚洲他最大。远看成一朵,近看坝一行。不远不近看起来,是座大山冈。”临别时,沈福安老人为记者哼起了当年建设工地上大家都会唱的小调。朴素的歌词里,寄托着那一代水利建设者的自豪和荣耀。
1954年11月,佛子岭水库竣工,仅仅用时2年10个月,为新中国水利史开辟了新篇章。
防洪灌溉成果丰
站在佛子岭水库高耸的大坝之上,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这八个字,浓缩了修建佛子岭水库的重大意义。
1950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受灾人口990余万人,死亡489人。因为黄河夺淮、水系不畅,这条难治之河在那一年给沿岸百姓带来毁灭性的灾害。毛泽东主席在了解到情况之后,做出了“根治淮河”的指示。佛子岭水库正是治理淮河的一个关键。
如今的佛子岭水库群还包括了上游的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三座水库均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城市供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座水库总库容12.98亿立方米。其所属的佛子岭水电站装机共10台,总容量6.6万千瓦。
来到佛子岭水库管理处的防汛抗旱办公室,墙上的大屏幕时时刻刻显示着各种水文数据,不间断地监控着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座水库的情况。
“六安市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每年雨季这里洪水来得快、来得大,所以佛子岭水库群的防洪压力就相当大。”管理处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田向忠告诉记者。
有数据显示,建库迄今,佛子岭水库群累计拦截大大小小的洪水230余次,年均拦蓄15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峰2次以上。其中,1969年7月、1991年6月,分别拦截18025立方米/秒、9481立方米/秒的特大洪峰,削峰率分别达69%、57%。67年来,经过多次加高、加固工程,如今的佛子岭水库群防洪能力持续增强。
除此之外,佛子岭水库群和响洪甸水库联合调度,为下游660万亩农田提供灌溉保障,迄今累计提供灌溉用水800余亿立方米。每年除向霍山县、六安市等沿途城镇供水外,还向合肥输送1.5亿立方米以上的优质水源,为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巨大贡献。佛子岭水电站的建成,改变了合肥市靠柴油发电机供电的历史,如今已累计发电近80亿千瓦时,至今仍是皖西电网的重要电源点。佛子岭水库建成以来,累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超过600亿元。
“近年来,佛子岭水库管理处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佛子岭电站增效扩容项目是安徽农村水电‘十三五’最大投资项目,核定工程总投资1.38亿元。工程对确保水库电站安全运行,维护河流健康生态,充分利用水能资源有着重要意义。”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党委书记王伟告诉记者。
壮美风光富山民
正是春日好时光,大别山中处处景。行走在大坝宽阔的坝顶之上,遥望远山,水库中碧波荡漾,时不时可以见到游船划开水面荡起一阵阵涟漪,将倒映其中的青山搅碎。
得益于佛子岭水库的美名,水库周边群众早早地吃上了“旅游饭”。水库下游几百米处的小邵土菜馆从1987年开始一直经营至今,是当地资格最老的农家乐。尽管不是周末,但中午饭店里还是坐了好几桌客人,老板邵秀茹亲自下厨烧起了土菜。
“不是我夸口啊,来霍山的游客,有不少不知道大别山主峰是白马尖的,但是没有人不知道这新中国第一坝是佛子岭的。打从32年前我在大坝下开了这家饭店,生意就没差过,连外国游客我每年都要招待好几桌呢。”说起家乡的这座佛子岭水库,邵秀茹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正因为佛子岭水库名声在外,32年来,她的土菜馆几次扩建,规模越来越大,如今一到周末每天都要接待30多桌客人。
和邵秀茹一样,在佛子岭水库周边,如今有50多户居民经营农家乐,加之餐饮住宿业以及周边的船舶、种养业,带动了300余名群众发展旅游产业。
如今的佛子岭景区已经开通了佛子湖水上环线旅游线路,从佛子岭水库出发,可以泛舟库区,直达磨子潭镇的龙井冲码头,从原来的单一湖面观光逐渐发展向湖面观光加上林苑景点转变。佛子岭景区在霍山全域旅游的蓝图中作用越发凸显。2018年全年,佛子岭景区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4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40%。
·记者手记·
奋斗精神永传承
如今,沿着佛子岭水库大坝旁的山壁拾阶而上,在大坝顶端,回味着沈福安老人娓娓道来的光辉岁月,眼前的碧水青山仿佛出现了67年前那热火朝天的工地,一队队工人们挥舞着工具,硬生生在山谷之间筑起了近百米高的大坝,把曾经肆虐下游的洪水牢牢地锁在大山之中。
沈福安老人的回忆并没有多少对当年艰苦环境的抱怨,而是充满了对那个年代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精神的赞颂和自豪。霍山虽在山区,但夏季格外炎热,工人、专家们都居住在工地上茅草作顶、泥土作壁的土屋里。设计连拱坝没有经验,专家们用木头铁皮造模型,用算盘和手摇计算器算出数据。建造大坝缺少现代化工具,工人们用肩挑、用手扛、用如今看来简陋不堪的工具,将大坝造起。听了沈福安老人的回忆,让人不由地感佩那个时代奋斗精神的伟大。
而这种奋斗精神如今正在被新时代佛子岭人传承着。每到汛期,佛子岭水库的监控室里,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紧紧盯着屏幕,不放过水文情况一丁点的变化。几周、几月,这些水库人告别城市里的家人,坚守在岗位上,正是传承了佛子岭的奋斗精神,让“新中国第一坝”成为下游百姓生活、下游城市发展的守护神。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言犹在耳;佛子岭水库的奋斗精神,永远传承。
新闻推荐
拖欠7万多元工资被刑拘 省人社厅公布今年首批10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张永)5月4日,省人社厅通报了2019年第一批10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典型案件,目的是加大对重大劳动保障...
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