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90后女孩陈来凤扎根山乡——倾情生态农业 掘金“稻虾连作”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5-15 11:49 大字

■ 本报记者冯长福

16岁成为全县最年轻的农机手,20岁牵头成立农机合作社,如今成为全县最大的生态农业合作社——成凤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女掌门”。霍山县90后女孩陈来凤初中毕业就扎根山乡,致力规模种粮,掘金“稻虾连作”,还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路。

出生于1991年12月的陈来凤是但家庙镇观音岩村人,她的合作社办公地点在相邻的花石嘴村,这里有合作社的120亩龙虾苗基地。5月13日中午,记者在龙虾苗基地旁的合作社办公室,见到刚从田里回来的陈来凤,她中等个头,扎着马尾,清秀,阳光,爱笑。

“这一阵子特别忙,每天早晨要捕小龙虾,水稻也开始播种了。我们每天的小龙虾捕捞量在700斤左右,全部发往合肥、上海等地,今年小龙虾行情比往年好。水稻全部用机械直播,它比人工直播均匀,效率也高,一人一天可播种80亩。”说起这些让她忙个不停的事来,陈来凤有条不紊,还显出一脸轻松。

2008年对陈来凤来说,是最痛苦、最刻骨铭心的一年。春天,母亲去世;秋天,父亲的眼睛受伤。父亲陈汉明是远近闻名的农机手,那年9月在驾驶收割机作业时,一颗稻粒钻进了他的左眼,由于处置不当,导致左眼近乎失明,右眼受影响也视力衰弱,光医疗费就花去了六七万元。家庭连遭变故,一时“天塌”。为了照顾父亲,也为了上小学的弟弟,刚踏进高中校门的陈来凤只得辍学,接过了爸爸的班。

陈汉明指导女儿学开收割机。“她好像有这个天赋,什么机械她上手摸两回就会了。”陈汉明说。短短一年时间内,陈来凤就能熟练操作收割机,还会驾驶旋耕机、手扶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就这样,她成为全县唯一、也是年龄最小的女农机手。

2011年7月,她牵头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霍山县明凤农机合作社,为本村及周边农户开展机耕、机收、植保等服务,还带领县内部分农机手,奔波于寿县、舒城、霍邱等地跨区作业。同年12月,在周边农户和政府的支持下,她创办了霍山县成凤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40亩,开启规模种粮之路。此后,流转土地逐年扩大,目前总面积达到3600亩,涉及但家庙镇、下符桥镇、与儿街镇等乡镇。“按地块优劣付不同的租金,平均400元一亩,每年割稻后结算。”陈来凤说,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光照时间较短,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怎样才能让家乡的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 “但家庙、下符桥这一带,地势低,水塘、河沟多,稻田里养龙虾是个增收好途径。 ”陈来凤说,一季稻两季虾,龙虾每亩纯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 “2013年,我试着搞了稻虾连作120亩,现在稻虾连作总面积有1100亩。 ”

稻虾连作不仅收获了龙虾,而且收获了优质稻米。陈来凤给合作社生产的“虾田米”取了个“两超”的名字。 “几年前,袁隆平院士的一块超级稻试验田,就在我的田边上,那时我就想,我的虾田稻如果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能超过超级稻,那就好了。 ‘两超\’之名就源于这个想法。现在看来,产量上也许赶不上,但我们的虾田稻,一点农药化肥都不用,在口感、营养和安全性上肯定是没话说的。去年秋季以来,我通过微信朋友圈卖了六七万斤虾田粳米。今年6月,‘两超\’虾田粳米将拿到有机认证证书。 ”

陈来凤种田出了名,但她不忘带动乡亲们一起走上脱贫致富路。但家庙镇花石嘴村储茂松家的7.4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年租金收入3000元,他本人又在合作社务工,负责虾苗基地的日常管理,年工资收入2万元。截至目前,陈来凤已帮扶69户贫困户脱贫。

这两年,陈来凤还挤出时间到合肥财经学院学习财务管理,今年七月就能拿到大专文凭。她相信:“只要努力去干,种田也有前途。 ”

新闻推荐

雅安 斗茶大赛颁奖仪式在蓉举行

5月11日,“蒙顶山杯”第三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颁奖仪式在成都举行,颁奖仪式上还举行了获奖产品品鉴会和中国(成都)黄茶高峰论坛。相关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高校教授组成论坛嘉宾阵容,从黄茶品牌塑...

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