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省将探明16市地下“活断层”明年重点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11-21 20:31 大字

[摘要]明年重点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 本报星级记者程茂枝

通讯员 汤培亮

安徽省地下断层结构什么样?怎样提高地震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日前,省地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安徽省地震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围绕国家 “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 “智慧服务”4个计划,安徽省将开展一系列工作,“十三五”期间,将对16个市所在城市开展活断层探测工程,同时推进减隔震技术、新型材料、功能可恢复等工程韧性技术在安徽省的应用。

16市将探测“活断层”

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有林介绍,围绕“透明地壳”计划,安徽省将开展安徽省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等工作。 “十三五”期间,将对16个市所在城市开展活断层探测工程。据介绍,几乎每个城市地下都有断层,但这些断层到底是不是活动的,活动断层会不会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就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探明。活断层探测工程将对城市规划、国土利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意义非常重大。

张有林介绍,合肥活断层探测项目刚刚通过国家验收,成果将择期发布,目前正在推进六安及霍山县地震小区划工程。安徽省即将出版合肥市大比例尺断层分布图(1:50000),建设省地震地质基础数据库。省地震局还将指导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郯庐断裂带沿线和长三角城市群等地级市,特别是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以上城市,对活断层探测项目进行立项并尽快实施。应急避难场所共320个

安徽省有多少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够不够用?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副处长周齐介绍,目前安徽省16个市均建设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地来源主要有公园、学校和体育场馆,共有应急避难场所320个,面积超过4500万平方米。其中I类避难场所共2个,合肥、铜陵各1个;II类避难场所12个,合肥4个、铜陵6个、淮北、六安各1个,基本能够满足本地区的应急避难需求。周齐还表示,目前安徽省还有相当数量避难场所未能达到III类标准。

下一步,省地震局将指导县以上城区完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整体规划,指导各市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分类评级。今年底开始,尤其是2018年,安徽省将重点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尤其是II类以上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此外,安徽省还将确保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全省范围内市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覆盖,力争实现各县(市、区)创建1个市级以上防震减灾科普馆(教育基地)。

推广城乡减隔震技术

国内外众多工程实践和震害实例表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张有林说,安徽省将围绕“韧性城乡”计划,推进减隔震技术、新型材料、功能可恢复等工程韧性技术在安徽省的应用。省地震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发改、交通、住建、水利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韧性城乡”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抗震设防与所处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直接相关,那么如何查询一个地方的抗震设防烈度?张有林介绍,目前,广大群众可登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网,通过输入地名、经纬度等信息,来查询全国各地的地震动参数,也可通过该网址下载、安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服务APP”来查询地震动参数等相关信息。

新闻推荐

安徽六安连发4起生产安全事故致4人死亡,安监局发警示通报

从10月29日到11月6日,安徽省六安市接连发生了4起生产安全事故,致4人死亡。11月7日到8日,六安市安监局连续两天在其官网发布安全事故警示通报,要求坚决惩处事故涉及的失职、渎职行为。据通报显示,10月2...

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