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核心增长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开发区工委第一书记、管委主任王琦

皖西日报 2017-10-26 01:49 大字

E:\日报特刊(开发区)5678全彩\1\一版图2000379 - 副本.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下围绕建设六安东部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新城区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经济社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在2013年3月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先后获批“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产城一体化试点开发区”和首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今年前三季度,全区GDP总量57.38亿元,同比增长10.3%,居全市第一位;实现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135.9亿元,同比增长19.1%;规模工业增加值30.6亿元,同比增长11.3%,居全市第三位;财政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长17.6%;固定资产投资39.19亿元,同比增长14%;进出口总额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8.14%,总量位居全市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2亿元,同比增长12%,居全市第一位。

五年开拓 硕果满枝

抓铁留痕 不忘初心

过去的五年,我们着力招大引强,提升发展竞争力。累计引进项目176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79个;协议引资额331亿元。华润雪花啤酒扩建和华润怡宝水“双百万吨”项目顺利实施,博微长安电子、墙煌彩铝、艾莱依服饰、中财管道科技、九仙尊霍山石斛、居然之家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入区并陆续建成运营。初步培育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都市时尚、新材料、中医药健康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板块。

过去的五年,我们强化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动能。累计兑现“调转促”等各类奖补资金10.4亿元。2016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到2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7%;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81.5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8.73%。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19家,实现产值32.23亿元,同比增长9.5%。

过去的五年,我们推动产城融合,夯实园区承载力。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4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五年来,新建续建道路32公里,园区形成了“三纵七横”路网格局;敷设雨水、污水、供水管道87公里;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2座、日处理能力2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规划建设远大幸福里、龙泽府第、香榭花城、东方名城、红叶花园洋房、一品尚都等一批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特色商住小区共240万平方米。

过去的五年,我们创优发展环境,增强竞争软实力。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工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稳增长的各项决策部署,健全县处级领导帮扶企业制度,建立帮扶台账,实行盘点销号,着力扶持中小微企业成长。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畅通金融服务通道。财政设立“中小企业过桥接续资金”,与金安担保公司建立“4321”政银担合作机制,开展“税融通”业务,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民生优先,提高群众幸福感。稳步实施各类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亿元。开工建设正阳小区三期、杭淠湾小区、现代科技产业园等安置房和公租房共69.8万平方米。完成长江苑小区、西花园小区、世纪景园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连续四年荣获“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百胜社区和杭淠湾社区“城市生活e站”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使用。园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重作”专题教育。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加强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抓早抓小抓细,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确保“两个责任”到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架构蓝图 信心百倍

踏石留印 砥砺奋进

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着力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城融合新城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和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我们将提升发展标杆,践行五大理念,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抢抓综合机遇,用三年左右时间,努力打造全市绿色振兴核心增长极。“三年磨一极”,我们将力争达到:一是将区域经济贡献率由6%提升到15%;二是提升业界位次,力争保七争六;三是经济总量力争百亿;四是提升产业能级,力争打造1个100亿、2个50亿产业;五是战新产业、高新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由20%提高到40%;本土企业上市取得突破,达3家以上;六是提升产城融合水平;七是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软实力。

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效。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技改扩建、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品牌创建,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三项专利、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和“两化”融合企业;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大师工作室,强力推进“创客小镇”“金融小镇”等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智慧园区和“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之家(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强化招才引智,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产城融合。按照务实管用、先急后缓、地专结合原则,积极对接融入全市总体规划,适时启动区域片区规划修编工作,精准把握产业定位与城市功能,着手编制城市空间特色、公共服务、景观绿地、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等各类专项规划,同步推动“多规合一”。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组织实施总投资20亿元的东方园林城市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皋陶文化园、东城都遗址公园等文化项目,将工业与旅游、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生产与生活相结合,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加快推进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运营建设的占地24.8平方公里、总投资近200亿元的产业新城项目,打造产业集聚高、城市功能全、生态环境美的“城中城”“园中园”;加快推进六安皖台健康科技示范园、红星美凯龙、传化物流小镇、深圳名家汇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构建与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相配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体系,以产促城、以城聚产,促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致力绿色发展,增创竞争优势。瞄准争当合六叶工业走廊绿色振兴发展排头兵目标,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着力培育发展“5+1”产业。围绕博微长安电子、星瑞传动齿轮等企业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化转变,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利用淠河总干渠丰富水资源,围绕华润雪花啤酒、华润怡宝水等企业,打造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依托白鹅之乡羽绒资源优势,围绕艾莱依服饰、星星服装、海洋羽绒等企业,打造都市时尚产业;围绕中财管道科技、长江精工钢构、墙煌彩铝等企业,打造新材料产业;拓展生态和健康养生资源,围绕九仙尊霍山石斛、丹皇生物等企业,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围绕渠道网络、云谷电商、传化物流等新兴产业企业,打造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深化对外开放,释放发展活力。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知名民企,围绕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突出建链、延链、补链和强链,梳理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库,采取对内成立产业招商组、对外派驻招商分局、组建委托招商网络、运用园中园招商等形式,提升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三重两上”项目调度工作机制,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坚持“一对一”精准施策。继续开展“暖企行动”,为实体经济发展减负,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倾力做好外贸企业的分类服务,跟踪重点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培育新增企业,搭建出口贸易平台,促进外贸进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设立“经开区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来区授课,组织人员赴高校和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破解能力危机和“本领恐慌”。

推进共建共享,增进群众福祉。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结合实际,重点强化完善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智力扶贫和企业帮扶等措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乡救助体系。推动开发区医院扩大发展,强化与六安一中、皋城中学的战略合作,加快建成皋城实验学校,稳步推进教师无校籍改革,切实提升教育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构建和谐园区,不断增强园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逐梦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下一步,我们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抢抓机遇,创优环境,加快发展,全力以赴把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绿色振兴核心增长极,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幸福六安建设、老区绿色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获批

本报讯(记者刘媛媛通讯员王启平)安徽省“最年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目前正式获批,保护区总面积近8000公顷。为了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力度,保护区未来还将在...

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