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色引擎”激发城市崛起新动能

淮河晨刊 2017-09-29 11:29 大字

我们选择走进六安,了解六安未来的发展,就是类比属性相同的城市,通过其先进做法和经验,为蚌埠发展提供参考坐标和创新路径——

本报记者 侯超 何沛

一条大河,千里奔涌,承载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两岸潮动,万象更新,谱写着奋进的旋律和乐章。

初秋的淮畔,青山秀水,物丰人美。皖北平原,似乎更多了一份广袤与富饶;皖西大地,仿佛又多了一份精致与内敛。

六安,独秀于皖西。滔滔淠史杭,山高水长,山清水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文化源远流长,“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博大精深、延绵不断。千百年来,思想的开放和包容,造就了六安人兼容并蓄、敢于创新的情怀。

蚌埠,厚植于皖北。与六安,同为淮河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过去,源于大别山区的竹、木、茶、果,扎排的扎排,装篓的装篓。顺淮而下,通过蚌埠这个水陆码头,走向全国。在群情振奋、誓把淮河修好的岁月里,蚌埠产的治淮水工机械,日日响彻在梅山、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等四大水库工地上。

今天,对于两市而言,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抢抓发展机遇,加速转型升级成为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推动绿色发展

增强转型动力

蚌埠,北方人称之为南方,南方人称之为北方,在历史风云流转中,在南北文化交融中,这片土地上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9月3日傍晚,记者来到龙子湖畔,沿着湖边长廊漫步,一缕缕湿润的风迎面拂过,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天色渐晚,华灯初上,夜色中的龙子湖带给人更多的是沉醉。当所有景观灯全部打开时,绿化带、道路、景点、栈桥等,处处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位于龙子湖西岸的滨湖新区,是三面环山、涵盖万亩水面的龙子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滨湖新区北至东海大道、西至解放路、南至黄山大道以北,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市发展‘东进、南拓\’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举措。”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持续推进,在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115.5亿元,除去新建的滨湖中央景观公园和公交车首末站,还将加快绿地中央广场“双子楼”等商住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建设恒大体育城和善水路等道路。

滨湖新区在创新发展中“脱胎换骨”,道路纵横交错,现代化住宅小区拔地而起,生态环境和谐的滨湖新区正在崛起。“在这附近住了20多年,没想到有一天,这里会变得这么美。”每天晚上,家住滨湖新区的曹艳梅都会沿着环湖西路散步。就是这片令人向往的区域,多年前还是河滩、沼泽。

因为绿色发展的理念,让这里发生了蜕变。看到河滩上矗立起建筑群,绿色生态出现在家门口,老百姓无不感受到这些年蚌埠城市发展的魅力和成果。用曹艳梅的话来说,这里从荒无人烟变成了“城市后花园”。如今,出了家门,可以在龙子湖畔散步,也能到市民广场跳跳广场舞,或者是带着小孙子逛逛博物馆、规划馆、档案馆,生活不仅舒适而且出行也很方便。

蚌埠山水资源丰富,推动绿色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打造产业、城市和生态融合发展的环湖文化旅游生态经济圈,构筑以张公湖、龙子湖、双墩遗址为核心集聚区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依山而建以明文化为主题的大明文化园,休闲娱乐与非遗保护相结合的花鼓灯嘉年华乐园……成为推动蚌埠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蚌埠正在华丽转身。

九月的大别山,500里六安茶谷,依然满眼翠绿,蜿蜒在如画的青山绿水中。致力“转型创新、绿色发展”的六安,“一谷一带”成为助推六安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正建设得红红火火。

9月4日, 蚌埠日报“行走大淮河,探路新发展”全媒体采访团一行驱车来到六安市,在裕安区独山镇党委委员张怀胜的指引下,对茶谷建设进行了探访。

何为“茶谷”?怎样“建设”?带着些许疑问与探究的欲望,记者一行走进了山水间。

在茶谷入口,路边一幅大牌子上“将军镇”三个字赫然跳入记者眼帘。“独山镇也是将军镇,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山水环绕,绿色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在张怀胜的讲解下,一行人行走在几十里茶谷路上,徜徉在几万亩茶园中。

“六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一批声名远播的茶中精品,被称为‘五朵金花\’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张怀胜说,茶谷建设中,独山镇是六安茶谷核心区。独山镇茶谷线路全长30余公里,六安瓜片面积达60000余亩,沿途涉及多个村街,打造了六安瓜片茶主题公园、油茶生态观光园、百家冲休闲茶园、小驻驾湾等多个茶谷节点,连成了一条长长的绿色风景路。茶谷的建设,推动了全镇茶叶规模不断扩大,茶农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加入企业或者合作社,茶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茶叶质量也得到不断提升。

一直奔波在第一线的六安茶谷办副主任赖红梅说,2014年5月,六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发展、放飞金色梦想”规划部署,将六安茶谷建设作为推进绿色战略发展的重要平台。茶谷规划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160万;涉及5个县区、48个乡镇,两个风景区,6座水库;主干线总长260公里。三年来,六安茶谷建设围绕总体目标,一批森林增长、水源地保护、城乡环境整治等项目工程,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与推进,累计实施各类项目300多个,投资近70亿元,早期收获已非常可观。

“六安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发展的步伐也越来越快。”长期关注和参与茶谷建设报道的皖西日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谢菊莲告诉记者,茶谷作为六安市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利用了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资源优势,非常适合区域性发展。作为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的观光旅游,六安茶谷也成了很多人新的休闲养生去处。

500里茶谷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六安绿色发展这扇大门。

只有找准钥匙,才能打开发展之门。9月7日上午,在蚌埠举行首届淮河流域绿色发展论坛,市长王诚作为嘉宾出席并作《蚌埠绿色发展的实践》主题演讲。王诚在演讲中说,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蚌埠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做好“布局”、“增绿”、“活水”的文章,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第一立足点、第一增长点和第一竞争点,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蚌埠样板。

碧水清风绕翠微

更向游人添美景

蚌埠以人文为重、以山水见长、以区位占优,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在重视乡村旅游的同时,蚌埠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创意、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项目。

作为首批省级旅游小镇创建示范单位,沱湖乡依托资源优势,因沱湖而得名。“撒一网晨曲,载一湖星光”是沱湖的特色。旅游资源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沱湖十里荷香吸引游人不断,沱湖渔家特色美食让人留连忘返……近日的沱湖畔,大雨过后空气更加清新纯净,不知名的水鸟贴着水面觅食。美丽的风光吸引一拨拨的游人争先来此游玩,品蟹观赏渔家风情。

“道路变宽了,沱湖周边干净了变美了。”沱湖乡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水上乡,乡在水上,水在乡中。繁茂的水草、丰富的浮游生物、清冽的湖水……沱湖乡从2015年启动美丽乡镇建设以来,在沱湖18万亩水面上,沱湖乡依托这一生态“宝地”,围绕沱湖水资源做文章,打响旅游牌。

“来这就是为了吃上大螃蟹。在我看来,沱湖螃蟹个大肉肥、肉细嫩蟹黄多、味道鲜美,和阳澄湖的大闸蟹并无区别。”秋风起,蟹脚痒。每年蟹肥之际,家住经开区的刘建峰总会慕名而来,临走时还不忘带上十几只螃蟹,回去与亲朋好友分享。为了让更多的“刘建峰”吃上肥美的沱湖螃蟹,沱湖乡启动退网还湖工程,拆除围网20余万米,中上游水面整体发包,通过成立合作社,实现水产品养殖市场化、规模化。

沱湖乡旅游小镇建设因村而宜,“渔文化”、“蟹文化”和以沱湖鱼、虾、蟹水产品的美食传统文化,让游人感受沱湖风情的同时,还感受到了舌尖上的沱湖。

而在六安,纵横数百里的茶谷,原本就是一方极为诱人的旅游胜地。茶谷建设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而且有些项目自身也成了“旅游景点”。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一大批“茶谷小镇”“茶谷小站”和“茶谷小院”。 “为了让游人在观光游览中学到更多关于六安瓜片的知识,茶主题公园内还建设了茶文化博物馆,这是一个集六安瓜片历史展列、产品展示、文化论坛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一到独山镇的六安瓜片茶主题公园,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跟随着讲解人员的一路介绍,记者一行穿过万亩茶园,参观了茶叶杀青、揉捻、理条、烘干、最后成型于一体的制作过程……秀山丽水、茶谷氧吧、原始生态、养生福地的乡村休闲游顺应了当下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崇尚生态的旅游消费新趋势。在位于裕安区独山镇双峰村,名为“樱花溪畔”的茶谷小站正在红红火火的建设中。工作人员或驾驶着挖掘机穿梭于道路之间,或挥锹植树,一片繁忙的场景。300多亩的车厘子、南果北种试验区里香蕉、火龙果生长正旺。水上餐厅、景观水渠、生态步道、综合接待区、休闲观光区,让人们在返璞归真的乡土气息中,享受别具一格的田园休闲情调。

“这个项目,当地的老百姓也很欢迎。”在外的水果批发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的张中义带着“乡愁”,抓住了茶谷建设的机遇,决定增加投资把“樱桃溪谷”项目建设成为精品的特色农业观光基地。

张怀胜告诉记者,作为2016年全国首批特色小镇的独山镇,其革命旧址群是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纳入了全国红色旅游12条精品线路中的“千里跃进、将军故里”主题。近年来,各处茶谷节点发生着越来越美的变化。茶谷小镇整合乡村景区资源、农业产业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加快形成乡村旅游集群,红色文化与绿色标识构筑出一幅崭新的古镇美景图。

乡村旅游助力扶贫

走出生态富民新路

沱湖的螃蟹、怀远的石榴、四方湖的葡萄、徐郢村的草莓……蚌埠在全域旅游的引擎驱动下,积极发挥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打造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准助力扶贫开发。

葡萄诱人、花海醉人、垂钓休闲……拥有18家村企的何巷村,围绕农业产业化做文章,建成780座钢管单体、连栋日光大棚;建成35亩梨园、28亩桃园,使该村大棚蔬菜、瓜果的年纯收入超过1000万元。其中巨峰葡萄、奶油草莓、人参胡萝卜等农产品远销上海、南京、合肥等地。

美丽环境相伴美好生活,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园区变成了景区。“每年葡萄上市时,我都会带着孩子去采摘。选一处农家乐,在里面待上一天,摘葡萄、吃农家饭,偶尔还会钓鱼。”市民柳女士说,在这一天里,置身于美景中,放空自己,与大自然为伴。

“如今的村子,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这样日子过得也舒坦。”何巷村村民刘泰民说,整个村庄一天比一天整洁、一天比一天漂亮。农产品华丽变身为旅游商品,游人在踏青的同时可以在农家乐里尽情采摘。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过得也越来越有劲头。

美丽乡村的“盆景”连线成片,成为“风景”,农村更美了、农民更富了、农业更强了。

今年,蚌埠在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征途上迈步,根据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发展壮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镇村“借势发展”,村庄建设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

在六安,不得不再次提及茶谷的建设。除了能够为旅游添景、为环境增绿,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它能够着实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实惠。“茶谷建设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要通过发展经济,引导和帮助农村人口增收、脱贫、致富。”三年前,六安市市长毕小彬提出的这一目标,而今已初步实现。市茶谷办提供的阶段性成果显示,茶谷区域内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近3年来有13万多人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记者一行来到六安独山镇钱店的山坡上,扑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茶园,青翠欲滴的万亩油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山岗上密布着低矮的油茶树上,挂满枝头的油茶果已呈红色,时不时可以见到工人在油茶丛中进行田间管理。“2012年,这里开始种植油茶,直到去年第一次收获,总共挂果30万斤。今年亩产量还能大幅提高,挂果可达到90万斤。”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钱店万亩油茶基地是由安徽裕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油茶产业脱贫示范基地,带动脱贫成效明显。该基地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流转荒山、荒坡、低产林,每亩租金80元,共流转土地600余户、1.3万亩,每年为周边群众增加财产收入1700元左右。

目前,该基地每年用工高峰期需200余人,用工时企业注重优先面向贫困户,解决贫困户居家就业难题。贫困户通过在基地从事锄草、施肥、清沟、打药、采摘等工作,平均每天收入50元-100元,实现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不少来旅游的人,走的时候都会带些茶叶回去。”当地的茶农丁高原告诉记者,今年,这里的六安瓜片销量显著增加,价格也有明显上升。

触摸两座城市,能清晰地感受到青山绿水迸发的无穷活力,引领城市发展动力的新引擎。实现跨越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图片说明:六安茶谷?茶农在采茶?

皖西日报社供图

记者手记

厚植城市绿色 擦亮发展底色

接到采访任务后,我开始抓紧做起功课。翻看当地《皖西日报》,“十三五”规划等,大致总结得出,六安正在围绕“一心一廊一谷一带”总思路推动绿色发展。

到了六安,原本以为能把“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了解透彻,却在看“一谷”的时候,用了大半天的时间。

纸上得来终觉浅。走进茶谷,才觉得震撼。六安以点带面,不仅把茶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还以茶为媒,带动了石斛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正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六安找到了发展的“金钥匙”,使老区人民脱了贫,致了富。

裕安区独山镇党委委员张怀胜骄傲地介绍“五百里茶谷,从裕安启航”、“清香高爽的六安瓜片,抿上一口,回味无穷”;“今天生意特别好,5分钟,我就卖了20多盒茶叶。”当地群众沈梅乐呵呵闲话茶业经;万亩油茶基地,茶农们正忙着除草追肥……一路上所看、所听、所感,无不告诉我此行一个最大的认知,六安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真的是把青山变成了金山。

在六安的绿水青山间,我也不禁骄傲地联想到蚌埠的龙子湖畔。“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初秋的龙子湖波光潋滟,湖边的黑瓦白墙、绿树红花仿佛一幅浸染了诗意的水墨丹青。行走湖畔,山光水色如画卷般一一展开。

蚌埠的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保护好山好水的实践扑面而来。今年,蚌埠把建设人水和谐、绿色共享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作为绿色发展的引领工程。生态优势正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大禹文化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和引进龙子湖体育公园、奥体中心等一批项目扎实推进建设。

“遇难而挫的是弱者,迎难而上的是勇者,异军突起的是强者,科学发展的是智者。”蚌埠、六安两地发展战略不同,但发展目的相同。

一幅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在蚌埠、六安铺展开来。新常态下,蚌埠加快建设“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前景美好。新常态下,六安正展现新姿态,红土地绿之都的崛起,未来可期!

新闻推荐

质量好口碑棒 文三“三七”又补仓特惠时间:9月20日~26日 特惠地点:安徽报业大厦一楼

特惠时间:9月20日~26日 特惠地点:安徽报业大厦一楼

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