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文学作品鼓励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蒋光慈的部分作品封面
○蒋光慈
在中国文坛,蒋光慈这个名字熠熠闪光,分外响亮。他活跃于革命文学的初发阶段,是最早将革命引入文学创作的作家,享有“革命文学之师”的美誉。他的小说曾风行一时,其中他于192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影响深远。在安徽省档案馆,就珍藏着一本《少年漂泊者》。
投身革命致力于革命文学创作
在省档案馆,我们见到《少年漂泊者》这本珍贵的书籍。这部小说发表于1926年,一经发行,就受到了读者的热捧,激励一批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就要从蒋光慈的生平说起。
蒋光慈原名蒋儒恒,1901年9月11日诞生在安徽省霍邱县南乡白塔畈镇(现属金寨县)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夏天,蒋光慈来到省立芜湖五中学习。芜湖当时是安徽省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校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并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反军阀、反官僚、反私有制度的文章。1919年“五四”运动高潮中,他参加“芜湖市学生联合会”,积极响应全国学生运动,成为安徽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
1920年春,蒋光慈通过高语罕引荐,进入了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外国语学校”学习。次年5月,20岁的蒋光慈从上海启程,乘坐海轮奔赴俄国留学,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开始系统阅读马克思列宁著作和俄罗斯文学、苏联文学作品。第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署名蒋光赤,表明革命的决心。此时,中国革命已经风起云涌,蒋光慈下决心要做一个“革命的诗人,人类的歌童”,用他的笔来“狂歌革命”。在莫斯科,蒋光慈共写了41首新诗,歌颂列宁,歌颂十月革命,呼唤祖国工农大众起来斗争。这些诗于1925年在上海结集出版,名为《新梦》,在当时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钱杏邨称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著作的开山祖”。
《少年漂泊者》鼓励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1924年,蒋光慈返回祖国,投身于滚滚革命洪流。为了配合中国革命的发展,蒋光慈自觉地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在1924年8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二期上,蒋光慈发表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的理论文章。
蒋光慈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革命作家不但要暴露旧势力的罪恶,攻击旧社会的破产,而且要反映新势力的发生,促进新势力的发展,并视这种发展为自己文学的生命。”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把无产阶级的斗争生活引入文学创作领域的作家,蒋光慈的小说创作充分重视了文学的这一社会功能,满怀高昂的革命激情,表现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工人革命斗争,以及势如暴风骤雨般的农村土地革命运动;从“二七”罢工到北伐战争,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到湖南农民运动;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都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反映。他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写下了第一批反映工农革命斗争的中长篇小说。
1926年,蒋光慈的小说处女作《少年漂泊者》发表后,立即在广大的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这绝非偶然,“五四”运动使得广大青年觉醒,追求真理,但有一些青年在追求真理的路上,犹豫彷徨,无所适从。这部中篇小说就是一部反映这一重大现实题材的小说。
《少年漂泊者》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回答了那个时代青年的道路问题。小说主人公汪中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佃农的儿子,曾漂泊异乡,历经各种痛苦遭遇,最后投身革命并光荣牺牲。作品把人物放到“五四”到大革命时期这样一个较长而又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以他的流浪生活为结构线索,既反映了这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又深刻地揭示出汪中只有投身革命才是唯一出路的必然性。
该小说采用书信文体,写信的主人公汪中是一个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教育的少年,他的信写给自己所敬仰的维嘉先生。这位维嘉先生明显是一位代表了“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启蒙者。小说中这样叙述他“有热烈的情况,反抗的精神,新颖的思想,不落于俗套”。汪中的家乡是安徽省T县P乡,父母是佃农,因为天旱歉收交不起租被地主打死,汪中无处申诉,走投无路,开始了漂泊流浪的生活。该书这样叙述:“维嘉先生,不幸到现在我还没有死,我还要在这种万恶的社会中生存着。万恶的社会赐予我痛苦和悲哀……我到现在还是一个漂泊的少年,一个至死不屈服于黑暗的少年。我将此生的生活完全贡献在奋斗的波浪中。”
就这样,汪中从农村出走,历经坎坷,从乞儿到学徒,当学徒不成做了茶房,当茶房不成进了纱厂,在纱厂罢工中险些丢了性命,后来去黄埔军校参加了革命军,最后在攻打惠州城的战斗中英勇战死。《少年漂泊者》出版后在全国引起非同一般的反响,许多读者给蒋光慈写信,称该作品为指路明灯,给在黑暗中摸索的青年指明了方向。
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光慈从愤怒和失望中奋起,在上海成立无产阶级文学社团太阳社,出版《太阳月刊》。蒋光慈接连写出诗集《哭诉》和小说《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被同行们称为“革命文学之师”。1929年底,蒋光慈开始创作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蒋光慈以故乡的山水为背景,再现了故乡和全国各地土地革命战争风云。写完《咆哮了的土地》不久,1931年8月1日,蒋光慈病逝。1957年2月,安徽省民政部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何依群 韩君薇 何芳芳
新闻推荐
他们挽救别人 却未能救回自己 六安市蓝天救援队队长陶成诚、水上搜救组长黄先红训练中不幸遇难
“危难时刻总要有一群逆行者,他们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有时他们却带不回自己,愿每次都能平安归来。”这是陶成诚生前在朋友圈...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