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钻探工人到大国工匠 朱恒银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合肥晚报 2019-09-20 01:18 大字

本报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一件事就要做好。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恒银,44年扎根地质一线,从地表向地心,朱恒银让探宝的“银针”不断前进,甘当永不停歇的“钻头”,将我国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深度从1000米以浅推进至3000米以深,填补7项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旷野中创造 “中国深度”,为国家带来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和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

1976年,怀揣报效祖国梦想的朱恒银到地质队当了一名钻探工人。当时国内钻探设备落后,一次野外作业,钻机故障,班长重伤致残,他下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现状。1978年他考入大学深造,苦学理论知识,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地质队。从“六五”计划开始,他先后参加和主持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多分支受控定向钻探技术”系列成果,攻克了陡矿体等无法勘探矿体系列难题,让10万吨储量的滁州琅琊山铜矿惊现于世,矿山开采寿命延长30年,8000名工人因此保住饭碗,还探明霍邱李楼铁矿、铜陵冬瓜山铜矿等特大型矿区。

2006年前,受技术所限,铁矿石需大量进口,价格受制于外国。凭借对祖国钻探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朱恒银带着一股“犟”劲领衔攻关深部钻探项目,无数日夜、无数汗水,终于一举突破探矿瓶颈,将地质钻探深度推进至3000米以深,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作出巨大贡献。

“地质事业需要年轻人接班,‘工匠精神’需要代代传承”。从2010年到2014年,一个个不眠之夜叠加节假日,朱恒银在国内率先编写了百万字的《深部岩心钻探技术与管理》《深部地质钻探金刚石钻头研究与应用》,为我国钻探行业留下了珍贵的技术资料。(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特色种养业县域结对帮扶见成效

9月3日,县农业农村局一行赴霍邱县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实地考察了霍邱县夏店镇砖洪村朗德鹅养殖场和彭...

霍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霍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