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3年填补7项国内空白,安徽省一钻探专家当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朱恒银: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新安晚报 2019-03-02 14:30 大字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昨晚在央视综合频道和4K超高清频道播出。来自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的教授级高工朱恒银现场亮相。在现场,他分享了自己在滁州琅琊山铜矿危机矿山深部找矿的故事,而这只是他43年“钻探”生涯的一个缩影。被授予“大国工匠”的荣誉,朱恒银谦和地表示,自己只是一辈子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情。“长期坚持、精益求精、无私奉献”也是他对工匠精神的朴素理解。昨天,朱恒银还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对钻探在地震、沉降领域的应用,以及职业教育培养方面的理解。

克难攻坚探究地球奥秘

地质钻探是地质找矿、地质科学研究及地下参数监测等揭示地球奥秘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地质钻探的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今年63岁的朱恒银,从事地质钻探野外一线工作已经43年了,而他如今依然工作在一线。“刚开年还没有出队,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新能源的勘探。”朱恒银说,搞勘探工作的一年两百多天待在外面是家常便饭的事情。钻探工作场地一般在远离城市的山野矿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我们地质领域有一句笑话,叫做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捡破烂的,细看是搞勘探的。”

可是玩笑归玩笑,多年来,朱恒银一直在专注钻探工作,以提高钻探效率、改善工作质量为目标,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朱恒银的定向钻探技术彻底颠覆传统,取芯时间由30多个小时缩短到了40分钟;在全国50多个矿区推广应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数千亿,填补七项国内空白。

在地质服务领域,朱恒银解决了高精度的水库坝体安全监测垂线孔、地面沉降监测标孔、地震观测孔等特殊工程钻探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进行研发,突破了制约3000m深部地质岩心钻探的技术瓶颈,产生了数千亿元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此外,他带领团队还研发了长寿命金刚石钻头、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大直径加重管密闭和常规绳索取心互换双作用钻具等改良钻探的机械器具。

推广应用解决资源难题

朱恒银说,对于钻探人来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钻下去的矿芯里有矿,而且能开采。“找到一个大的矿区,就能够建设一个城市,就能创造产值,对城市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43年来,朱恒银先后参加了安徽霍邱、庐纵、铜陵、安庆、滁州、大别山区及全国多个地区铁、铜、金、钼、铅锌等大型和特大型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

他在安徽铜陵冬瓜山、安庆龙门山铜矿区,进行全方位伞型定向孔施工技术,解决了矿区深孔勘探精度无法达到地质要求及山区布孔等难题,在1个钻孔中分支多个钻孔,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勘探工作量。

在昨晚颁奖典礼的现场,朱恒银还分享了滁州琅琊山铜矿的故事。“这是一个开采了五十多年的老矿,地表上有很多建筑物,如何避开地表建筑物,延长开采周期就是我们要做的。”记者了解到,朱恒银在滁州琅琊山铜矿危机矿山深部找到了储量达10万余吨的铜矿体,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30年,解决了矿山3000余名职工的后续就业问题。

发挥优势为社会作贡献

朱恒银领衔的团队除了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地质找矿方面外,还广泛推广应用于国家科学钻探和特种工程技术领域。

他利用自身的独特钻探技术优势承担了四川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3孔的施工任务。该孔设计在四川汶川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所钻地层80%以上是破碎地层,地应力很大,造成钻孔缩径、坍塌严重,伴有涌水、漏失等,属国内外罕见复杂地层,国内很多钻探施工单位都望而却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攻关,朱恒银顺利地攻克难关,终孔深度达1502.30m,全孔不扰动岩心样采取率达到了94%,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高度评价。

此外,他还承担了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程,将高精度垂直孔钻进及不扰动样取心技术应用于工程施工中,解决了卵砾石层、砂层取心和孔斜率小于2°/1000m的技术难题,完成了约50个监测标组,累计15万米钻探工作量。2003年7月上海地铁4号线发生重大塌陷事故,在多家施工单位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朱恒银团队成功地遏制了事故发展的险情,被媒体赞誉为“安徽地质神兵”。

传播技艺带出更多“工匠”

43年来,朱恒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十佳最美地质队员。他所具备的优秀品质,诠释了大国工匠的风范。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制造业,而“中国制造”的时代精神更需要新型的产业工人去践行。“作为不同人才体系的补充,既可以当工人,又可以当技术人员的技能技术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方向。”朱恒银表示。

名师出高徒。朱恒银亲手培养破格晋升了钻探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晋升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0余人,研究生多人,钻探机班长20余人,其中6名钻探技师,2名省部级能工巧匠,人获全国钻探技能大赛银奖,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安徽青年科技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1人获安徽省江淮工匠称号,2人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人荣获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朱恒银领衔的深部钻探创新团队的行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对于取得大国工匠的荣誉,朱恒银说自己只是一辈子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在本岗位上长期坚持,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就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好。”苏蕾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新闻推荐

农民工流向看变化 出省的少了 留省的多了

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让人口流动起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分配社会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安徽省一些有经济头脑的...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