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扶贫,帮村民找回孝道(节选)

新安晚报 2018-12-04 10:54 大字

“王所长在吗?俺给你们送锦旗来了。”一位精瘦的汉子刚走进霍邱县王截流司法所大门,就大声喊道,“要不是你们伸出援手,俺老娘还真要唱‘墙头记’哩,那俺兄弟姐妹还不让人戳脊梁骨啊。”来人充满感激地把带来的锦旗恭敬地递到所长王明亮的手上。

这是2018年5月16日发生在霍邱县王截流司法所院内的一幕。

送锦旗的人名叫老李(化名),家住淮河岸边的王截流乡长马村。今年4月,他因老母亲的“赡养费纠纷”申请法律援助,经法援工作者多方努力,事情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原来,老李的母亲已有86岁高龄,年老多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老人虽有6个子女,但其他五个子女都因家庭负担重,不愿承担赡养义务,将赡养老母亲全都推给身为五保户的老李。老李不堪重负,认为做子女的都有赡养义务,于是就求助法援,准备和兄弟姐妹们“对簿公堂”,让法律说话。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一起典型的赡养‘家务事’,如果因此事‘打官司’,对老人是一种刺激,也伤害了彼此的感情,不是老人想要的结果,况且她还是贫困户,我们决不能坐视不管。”接到老李的法律援助申请后,所长王明亮立刻行动起来。

鉴于老李的母亲是低保贫困户,老李又是五保户,情况较为特殊,王明亮和周集法庭的高庭长决定将这件事作为“法援”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件大事来办,开展一次针对贫困户“真心帮扶”的庭前调解,让法援真正走进扶贫帮困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调解工作才刚开始,老人的其他子女就道出了不赡养的“理由”。他们认为老人多年来一直都把家里的钱财交给大儿子老李管理,而老李又无儿无女、生活压力小,现在老人年纪大了理应由老李来“兜底”。而老李认为赡养老母亲不应该自己“一肩挑”,兄弟姐妹不能成为“局外人”,一气之下把老人直接送到了养老院。

王明亮和高庭长决定在老李身上寻找突破口,用“孝道”之理来感化“孝义”之心。通过“拉家常”式的苦口婆心的劝说,帮其找回儿时记忆、感念母子情深、挖掘内心良知,老李终于泪流满面,同意把老人接回家。

案件有了转机,迎来了“柳暗花明”,王明亮和高庭长“趁热打铁”,开展了新一轮的“法援行动”。

“赡养老人已经入法,不赡养老人是违法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严惩。”高庭长通过电话对老人的其他子女“依法相告”;随后,王明亮“以情劝说”快步跟进: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老人家是贫困户,党、国家和社会都非常关注,不赡养老人将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做子女的难道忍心让自己的母亲“沿街乞讨”吗?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彰显“道义”的“法理式”感化调解和教育规劝,终于使老李与兄弟姐妹达成和解协议:老人继续在老李家中赡养,由其他子女每月支付470元赡养费,用于老人的医疗和生活开支。至此,一起扶贫领域的赡养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和法律保障制度,所要援助的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事,还包括法治宣传、扶贫帮困、解急救难、调解感化等多个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此次法援助力脱贫攻坚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说明。它是依法治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霍邱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强表示。

走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法律援助正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坚守,秉承法治精神,铿锵前行,逐光飞翔。(作者: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司法局陈孝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整理

新闻推荐

霍邱新店镇一智力残疾人学成“飞手”本领“傻小子”自强脱贫全县扬名

■本报星级记者程茂枝通讯员董小雪“我现在就是一门心思把无人机飞好,把自己的事干好。”11月19日,刘路在电话里自信地...

霍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霍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