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板”到“白板”

安徽日报 2018-10-12 10:36 大字

■ 胡多明

2018年4月23日,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小学103教室的智慧课堂上,张中慧老师利用电子白板在给孩子们上课《大江保卫战》,只见她不停地操纵着手中的信号笔,电子白板上,时而跃出汹涌的洪流,时而跃出英勇的武警……与此同时,该镇另一所偏远乡村黄巷小学的孩子们,也端坐在自己的教室里。通过视频观赏着这堂精彩的优质课,吮吸着同镇名校名师智慧课堂的知识营养。

电子白板教学,一改长期以来用粉笔在传统黑板上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在同一学校的学生也能在同一时刻学习同样内容。昔日,老师们用一枝粉笔、一块黑板,向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如今,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化课堂教学中,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直观、形象地展示,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1985年秋,我走出霍邱师范校门踏上初中讲台的时候,上课用的是清一色的黑板。那是在教室的前墙上挖一块长方形的凹槽,然后用黑漆涂抹均匀即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同学们白天还能看得清楚,可一到上晚自习的时候,坐在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或者因为黑板反光,坐在左边的学生看不清右边的字、坐在右边的学生看不清左边的字。加之当时教室没有通电,一个教室就在正中间挂着散着白炽光芒的汽油灯。夏日的夜晚,绕灯的虫子不停地扑打着汽油灯;教室里没有风扇,同学们热得用书本不停地扇,取凉、打虫。尽管一屋子的汗臭味,但丝毫没有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劲头。

2000年下半年,我被镇政府借调从事办公室工作。后来,时隔10年后,我又捧起了散发着芬芳的教科书。刚回到学校,还是那栋教学楼,还是那块水泥黑板。

2012年,一座可容纳22个班级、十大功能室的崭新教学楼,随着学校标准化建设拔地而起。黑板随之也换成了淡绿色软板质材料,粉笔由有尘的换成了无尘的。

2013年暑假,学校着手在每个教室安装现代化教学设备——白板。白板有两种,最初是像我们小时候看电影的屏幕,使用时,点击按钮,即可升降屏幕。渐渐地,配备的折叠式的黑板里也隐藏着白板,用多媒体上课时,推开外面的黑板即可。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打开多媒体和投影仪,打开白色屏幕,再把自己事先备好的PPT课件电子版用U盘拷到教学电脑上,老师既可轻松自如、由浅入深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又可利用听觉和视觉感官去学习领悟知识;老师省去了书写之辛苦,学生们也不再为抽象的知识点而一脸困惑。

之后的几年里,我先后在分路口镇、徐集镇学校工作。两个镇的学校全部装上了白板。经过专门的培训,老师们几乎都能制作PPT课件,会熟练操作电脑,会使用电子版备课,能驾轻就熟地使用白板教学。

2015年起,六安市裕安区抓住国家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的契机,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教育民生工程投入。仅2017年,政府就投入近4亿元,改善全区校容校貌、教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等,学校旧貌换新颜。 2017年底,裕安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也以高分通过国家验收。

今年,裕安区委、区政府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号角再次吹响。随之而来的是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在这个网络平台,老师、学生、家长可以利用手机、电脑互动交流。所有这一切变化,得益于教育民生工程的持续投入;教育民生工程的持续投入,是改革开放40年国家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毫无疑问,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没有教育事业的辉煌;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正是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最大支撑。

新闻推荐

回家路上 □辛有光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个夏夜,在一股突如其来的全民大跃进的左的狂躁风裹挟下,我与一些青春年少的上海同学一起背着行囊,风尘仆...

霍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霍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