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调解员30年守望为民承诺——记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金其华

安徽法制报 2018-05-17 11:17 大字

[摘要]记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金其华

编者按:站在2018年奋进的崭新起点上,安徽司法行政人保持着昂扬勃发的跃然姿态。岁月如梭初心如一,榜样人物前行的脚步不变;改革的时代号角全面吹响,召集着更多人勇于担当作为。

深学好思,以榜样人物为镜鉴;笃定践行,以榜样人物为目标。开春以来,司法连线开设《榜样的力量》专刊,关注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的敬业奉献故事。以他们的力量激励你我,努力做下一根标杆,成为下一面旗帜。上一期,戒毒民警金云海的事迹震颤人心,本期我们一起聆听人民调解员金其华的故事。

“突突突……”乡村小路驶来一辆黑色摩托车,映入眼帘的人面庞黝黑、眼神专注,这是常年耕耘在人民调解一线留下的烙印。脚踩泥泞面带清风,寒来暑往他的身影总是匆忙;好话说尽心思费尽,平息干戈他总是不厌其烦。

与人民调解工作相伴30年,金其华一直在用脚步丈量这片深爱的土地。无惧家长里短,明辨是是非非,他始终用心拿捏着情与法的平衡点。“号准脉”、“开对方”,把百姓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自己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金其华为自己定下的考题,他为此倾注身心做着真诚的解答。

知难而进是他对和谐的企盼

“人的情绪就像河流,堵是堵不住的,需要及时疏导。”“民间纠纷像火星,扑灭不及就成灾。”一谈到人民调解工作,金其华可谓“金句频出”。其实,每一句“金句”的背后都有难忘的故事,每一句“金句”的出炉都从大量的调解案件中淬炼而出。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金其华所在的砖佛寺村迎来发展“阵痛期”。有一个村民组与村委会因为土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群众年年上访,村干轮流上岗”竟成了常态。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最后一公里”现象集中显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亟待创新。

村委会对该村民组是一筹莫展。金其华却站了出来,主动要求“我来试试能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当时的他不过20岁出头,刚参加工作不久,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胆量。不过,他甫一接手,就遇到了质疑声。“你一个毛头小伙,说话不算数,找个能拍板的人来。”“我就是来解决问题的,请大家相信我。”然而,错综复杂的土地纠纷,多年来不和谐的干群关系,岂是一朝一夕能化解的。村民你一言我一句,弄得他不知所措,连插句话的机会都没有,就算偶尔能说上两句话,也因为太紧张,说得不太顺溜。

这深深刺痛了金其华,为此他没少哭,不过抹干眼泪,吞掉委屈,他又一往无前重新投入工作。他开始摸索调解工作的窍门,逐户反反复复作思想工作,整天吃住在村民组,用了连续5年时间,终于把该村民组所有矛盾纠纷解决掉,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

这场“硬仗”打下来,金其华在当地村民心中树立起威信。诚然,坐冷板凳不易,但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与寂寞冷清相伴,同淡泊清苦相随,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相连。可是,金其华正因为吃得了坐冷板凳的苦,才打开了他事业上的新局面。

渐渐的,“有急难险重,就找金其华”在当地逐渐成为共识。2010年10月,夏店镇推行行政村合并,原李桥村与砖佛寺村“合二为一”,村子规模变大了,本是好事,可是问题也接踵而来,干部融合、村民融合、账目核算等等,一桩桩一件件都不可小觑。已经升任砖佛寺村党总支书记、村调委会主任的金其华扑下身子,以“5+2”、“白加黑”的毅力为两村平稳融合打下基础。不过,2012年一座潜伏的“火山”爆发了。原李桥村某村民组的66户人家集体投诉一户,起因是该户违约占有15亩集体预留地。本来,该户承包这15亩集体预留地,承诺每年拿出600元作为集体收益。然而,8年过去了,该户只有在第一年给了600元。面对沸腾的民意,金其华拍案而起,不怕得罪人,敢于较真碰硬。他先后去当事人家中12趟,直指对方错误所在,“土地是集体的,不是你个人的,绝不能放任集体资产继续流失!”为了使群众满意,他还开了三场群众会议,倾听百姓呼声,矛盾这才顺利化解。“解决群体性纠纷时,要有一颗公心。有了公心,群众才会信任你。只要与群众站在一起,以心换心、讲清法理,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言片语间,足见这个“黑脸”汉子心里藏着的是对这方百姓的柔情。他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在最基层的岗位上,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质朴的信仰,绘就着一个人民调解员的道德底色。

在他的带领示范下,其他调解员也扎实苦干,让砖佛寺村实现了华丽转身。不仅甩掉了综治工作后进村的帽子,还一跃成为全县闻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吸引了不少地方前来取经求教。

随叫随到是他对百姓的承诺

“他就像一个‘无根萝卜\’,只要哪家哪户有事找,饭不吃了,觉不睡了,年不过了,立马就走。”当地村民形容大忙人为“无根萝卜”,意思是说,他们像滚动的萝卜一样,几乎永远在忙活。而在金其华妻子的心里,丈夫就是这样的人。

犹记得2009年大年三十,夜色悄悄来临,家家张灯结彩。妻子已经把丰盛的年夜饭端上桌,儿女们也兴高采烈地等待金其华点起辞旧迎新的鞭炮。突然,电话声响起,金其华接过来只说了一句“就到”,顾不得和家人多交代,骑着摩托车消失在夜色里。直到新年钟声响起,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面对满腹埋怨的妻子,他愧疚地解释道:“一对夫妻刚离婚,女方刚刚头顶白布在男方家里闹事,我们可以迟一会儿过年,但是要把乡亲们的难事调解好啊!”

今年春节,这样的场景再次上演。“金书记,你在家吗?快点来呀,胡某说要用汽油把我全家都烧死。”2018年2月18日,正值大年初三,村民胡某醉酒后手持铁棍闯入张某家,将其一扇门砸坏,又扬言用汽油焚烧其房屋,并要灭掉张某。惊慌失措的张某先打了110,接着又给金其华去了一通电话。金其华二话不说,舍弃与亲戚朋友的团聚时刻,直奔事发现场。

砖佛寺村共有1000多户人家,经他调解过的纠纷所涉及家庭就有700多家。对待群众的矛盾纠纷他“有求必应”,群众有困难、邻里有纠纷、婆媳有争嘴等等,也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找他。经他调解的案件,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达100%。由于名声在外,就连法院在办理棘手案件时也会请他支招。

2008年7月,霍邱县法院的同志找到金其华,希望帮助解决一起三年多没有执行到位的赔偿案件。村民倪某与郭某原本同在一家单位上班,两人因口角产生肢体冲突。当时,双方均无大碍。然而,两天后郭某死在自己的房间内,倪某因此获刑附带民事赔偿上万余元。倪某刑释后,去了宁波务工。面对郭某儿子的索赔,倪某就一个态度: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了解情况后,金其华表态:在一个星期内协助了结此案。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金其华一面给倪某打电话,劝倪某不要再逃避,正视问题。一面开导郭某儿子,激发相互谅解的同情心。终于,在金其华打了无数电话后,在第四天的下午把倪某“盼”到了家。但倪某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赔偿款,金其华便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带着倪某到处借钱,赔偿款凑不齐,金其华又瞒着妻子借给倪某5000元。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在第六天凑齐了赔偿款。至此,一个难解的“疙瘩”在金其华的努力下,总算尘埃落定。

三年后的一天,当倪某来还钱时,不明真相的妻子不敢接收这笔钱,直到倪某说明了来龙去脉,妻子才知道此事。

做调解倒贴钱,在金其华这里也是常有之事。去年7月26日正值盛夏炎热异常,当晚村里发生了两起因放水而引发的纠纷。放水纠纷在农村看似平常,可在金其华心中,矛盾不分大小,更何况几年前,霍邱县另外一个乡镇发生过一起因放水纠纷而引发的杀人案,最后酿成了4死2伤的悲剧。因此,在调解过程中,金其华非常注意观察纠纷当事人情绪。眼看着李某和王某关于赔偿金额的差距越来越小,却卡在几百元上,他主动提出垫付300元。“人这一辈子,不能光算经济账。”在他眼中,300元跟百姓和睦相比几乎微不足道。

但是,金其华的家庭并不富裕。他出生农家,家里有10亩耕地,一家四口人就靠这10亩土地和他微薄的工资生活,可是清贫的生活从未动摇过他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信心和决心。

苦中作乐是他对调解的热爱

不过,周围难免有人会时不时问起:“别人都在搞经济发家致富,你整天搞些婆婆妈妈的事,你认为值吗?”每次,金其华都以笑作答。那些无法言语的苦与乐,都是他心中最宝贵最珍视的财富。

调解不苦吗?不言而喻。除了跑断腿、磨破嘴的辛苦,有时还会遭遇不理解。曾经,在调解一起离婚纠纷中,金其华远到他乡,由于人生地不熟,受了不少“白眼”。曾经,在调解一起邻里纠纷中,当事人一方认为他有偏向,向纪委部门举报,不过清者自清。

调解有乐吗?由心而生。当他看到一本本荣誉证书时,他感到无比自豪,他获得过“全省双百佳人民调解员”、“全省最美人民调解员”、“安徽司法行政2017年度榜样人物提名奖”等各类荣誉共计39项。当他听到纠纷当事人按照当地习俗主动认他为“干爸”时,他觉得为调解付出的心血都值了。

村里有对夫妻结婚一年后,男方杨某因女方王某不能生育为由提出离婚,并要求王某返还5万元彩礼,王某同意离婚,但称彩礼钱被杨某借去另做他用,双方各执一词。杨某父母是金其华的好友,便找到金其华,提出调解申请。从上午8点到晚上9点,整整13个小时,最终此案在金其华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一致,由男方一次性支付女方5万元,双方同意解除婚姻关系。

按说这件事就算结束了,金其华大可回家休息了。可对他而言,调解一件事,不只满足于“案结事了”,还要帮助弱者走出阴影,走向希望。结案当晚,考虑到王某回家的不便,金其华主动提出包车把王某送回娘家,一路上,他劝解王某放眼长远,不要因此郁郁寡欢。车辆到达王某家后,王某突然跪在金其华面前,认他做“干爸”。

一时间,金其华也愣住了。王某言辞真切地解释:“金书记,你跟杨某家认识,跟我们家非亲非故,但你处事公正,不殉私情,真的很感动。”后来,此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有人向他请教:你调解工作做得这么出色,有什么独特的方法和技巧?他诚实以对,只要你对这份工作足够热爱,你就会想方设法调动最大的能量去促进矛盾当事人握手言和。金其华调解最长的一个纠纷长达8年,由于历时太久,金其华已不记得自己反反复复做了多少次劝解工作,可他记住了案件最终圆满划上句号时,当事人说得那句话:“这些年,你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都看在眼里。今天在你面前我们发誓,这件事情今后再不追究。”

在作为省人大代表身份履职期间,他也不忘为人民调解工作鼓与呼。他曾经提出一条关于全面加强农村依法治理的建议,在建议中他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预防作用。2016年,作为特邀嘉宾,金其华在第八届海峡论坛·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他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自己从事调解工作的心得,赢得如潮掌声。

他对调解工作的深情或许还可以从他的笔下窥见。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的“我的调解故事”主题征集展播活动中,他撰写的《平凡的我,平凡的事》,在全国数千篇征文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正如他在文中所写,“我整日奔波在田间地头上、四邻乡亲家,这么多年的调解生涯,精彩的故事并不多,但平凡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我喜欢做人民调解工作,不调解成功绝不罢休……”

记者手记

寻访金其华的过程,总是被打断。不停有村民来反馈他们心中的“金书记”,他们的故事也确实“绊住”了记者的脚步。每一件故事都不同,但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性。是在金其华的耐心调解下,一些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拾起亲情;是在金其华的真诚帮助下,一些误解的眼神流出感激的泪花。

纸杯里的茶水冷了,可记者的心却暖了。一个平凡的基层人民调解员,他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挚爱的调解事业,把最真的感动留在了百姓心里。

金其华说,他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一批人民调解员队伍,让人民调解工作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就像当地的春天,树木披绿、油菜花黄、生机盎然。

·本报记者周莹莹·

新闻推荐

种养结合 一田双收今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将扩展到130万亩

今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将扩展到130万亩

霍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霍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