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奢侈品到走入寻常百姓家 旅游成为幸福生活刚需

鲁南商报 2018-12-28 15:29 大字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飞机,从自带干粮到各种美食,从小旅馆到各档酒店、民宿……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从“奢饰品”变成人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从蒙山沂水到江南北疆,从境内到境外,人们都可以“说走就走”。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旅游业从一粒微小的种子,破土、萌芽、生长,成为今日的参天大树。借着旅游,老区人民走出了家门,去了解中国、了解世界,同时,旅游也为中国、世界认识临沂打开了窗口。

不知旅游是啥就是顺道转转

今年66岁的王金才是一位资深驴友,从20岁当兵时回家探亲路过北京,到现在组织驴友出游西藏、四川,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回忆起这些年来的旅游经历,他颇有感慨。“改革开放初期,临沂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旅游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王金才记得,上世纪 70年代末,他在宁夏当兵,回家探亲要路过北京,于是他借着这个机会去了一趟天安门,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至今,他还珍藏着。

1987年,王金才从部队转业到当时的临沂市人事局。由于工作需要,他有了出差的机会。于是,他就借着出差的空隙,去附近的城市或景点逛逛。“我记得有一次去湛江出差,路过武汉,中转时去看了黄鹤楼,而湛江离海南不远,我又找机会去了一趟三亚。”那时候,王金才已经对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那时候出差或者旅游真是舟车劳顿。”王金才说,当时的交通状况非常糟糕,从湛江到三亚得坐一天的车,坐车累得浑身酸疼。“当时,旅游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很多人没想过,也不敢想。”王金才说,像他一样借着探亲、出差的机会出去看看的人还是极少数的。“能离开家乡、出省,甚至在一个陌生城市驻足停留,都很不容易。”王金才说。

景点快速发展打卡式旅游成为一种时尚

现任临沂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杨兆坤是临沂最早一批导游,20多年来,他见证了临沂旅游的发展历程,他记不清领着多少客人踏过临沂的山山水水,也记不清带过多少团队出游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他的记忆里,从1995年开始,他们旅行社才断断续续开展旅游业务,当时临沂的景点不多,被大众认可的景点主要是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蒙山。杨兆坤回忆称,临沂国旅刚成立后最早做的是“蒙山一日游”等市内景点的参观,而自己带的第一个团就是率领一个100多人的旅行团队去游览蒙山。

杨兆坤说,当时蒙山的旅游设施非常简陋,“1995年的时候,蒙山旅游才刚刚兴起,山上看不到什么建筑,大部分都是突出的石头土堆,青石板砌成的台阶只有刚进山门时的几百米,许多地方连台阶都没有,只有人工踩出的小径。”当时景区内几乎没有配套的公用服务设施,杨兆坤说,他在山下不得不尴尬地提醒游客提前上厕所,因为山上没有厕所。

1999年,国务院启动了“黄金周”假日制度,这在当时被视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而旅游业也借着“黄金周”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临沂的景点也逐渐多了起来,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竹泉村等很多景点相继开门纳客,并且迅速发展壮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们对于出门旅游也越来越向往,而黄金周的出现,使得市民有了外出旅游的时间。”杨兆坤说。2000年,临沂市旅游局放开了对旅行社的审批,一家又一家旅行社成立,市外游、省外游、国外游对于临沂人来说不再陌生。

杨兆坤说,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那些年,业内流传着一句口头禅,“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什么都不知道。”很逼真地描绘了当时的打卡式旅游。

快旅慢游兴起旅游成为幸福生活刚需

近几年,人们的旅游观念、旅游方式发生了悄然变化,过去以炫耀自我“来过”式的“到此一游”的旅游标语已很少见。旅游已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利,已经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减速游”和“深度游”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方式。

国庆黄金周期间,胡可的朋友一家5口从浙江来临沂旅游。胡可带着朋友去参观了临沂博物馆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了解了临沂的历史文化。之后,他便和朋友两家人住进了蒙山上的民宿。

“早上醒来有鸟叫,晚上听泉水叮咚,白天还可以去山里走走,带孩子认识各种花鸟虫鱼,无限享受。”胡可说,这种旅游才是享受。“现代人需要面对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将人困在都市里精神紧张,人们想要放松身心,享受慢生活。”临沂国旅房务部主管张孟琦说,如今人们不再追求过去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旅游,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具情怀和主题的深度旅游。

张孟琦所说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休闲农庄、乡村民宿就是在打造这种旅游方式。“费县梅岭是临沂第一家民宿,最近两年,临沂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张孟琦说,这些民宿都依山傍水、各具主题,像沂南的朱家林,就依托本身的自然景观、风俗民情,打造了织布主题、燕筑主题、木作主题的民宿。“在这种地方,日子仿佛会过成诗,自然让人向往。”“像这种旅游,不再是有着特定目的的出游,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张孟琦说,如今,旅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地,说走就走。

临沂旅游大事记

1995年6月5日,山东省政府确定将蒙山等7个风景名胜区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9年,全市对外开放和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集中力量抓好蒙山和临沂城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

2003年3月3日,全市旅游局长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裙式旅游业要实施“沂蒙好风光”战略,充分发挥山、水、人、圣、商五位一体的资源优势,突出“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3大主题形象,把临沂打造成旅游胜地。

2004年10月29日,临沂市蒙山旅游区管委会办公室成立。

2005年1月8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临沂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005年9月23日,中国临沂“沂蒙好风光”旅游推介会在北京举行,着重推介了临沂“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商贸物流城、滨河生态水城”的城市风貌和临沂丰富的旅游资源。

2006年4月16日,沂水地下荧光湖旅游区举行开业庆典仪式,正式对游客开放。

2006年,山东省旅游局复核验收组对临沂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进行复核验收,临沂通过验收。

2007年,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获批。

2008年,蒙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2011年6月29日,沂蒙精神纪念馆(后改名为沂蒙革命纪念馆)奠基,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窗口。

2011年,山东省商业集团与费县签约开发天蒙文化旅游区。

2013年,全国革命老区(临沂)红色旅游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融合发展理论研讨会在临沂举行。

2013年12月,沂蒙山旅游区被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4年,沂南县竹泉村荣获2014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2016年,全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工作动员大会召开,要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市优势主导产业。

2017年,中国(临沂)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举行。

2018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发文,将临沂确定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之一。

记者 王璐

新闻推荐

中央的决策

1947年3月中旬,在华东军政大学的整风学习结束后,第4大队、第5大队的学员改编为军事队和政治队,分别进行业务学习。广东北撤...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