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交通扶贫打开群众致富门
扶贫攻坚是革命老区的重点工程,交通不通把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大门关得紧紧的。沂蒙革命老区临沂市山多岭多,全市三分之二的地域为山区和丘陵,临沂交通扶贫以道路扶贫为重点,正成为扶贫攻坚工作的“开门钥匙”。
本报记者唐阳阳通讯员高仁涛
●“走得了”也要“走得好”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临沂交通运输部门把云蒙湖生态区确定为交通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在农村公路的大力改造下,整个云蒙湖生态区现已形成了60.4公里的“外环”、18公里的“内环”以及紧贴湖岸的150公里生态隔离堤,沿湖村居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许多生产路也得到了硬化,个别村还实现了户户通。
彭刘大村是蒙阴县的一个库区村,紧邻云蒙湖,土地少且贫瘠,交通闭塞,只有一条“村村通”道路与外界相连,生产路基本都是土路,一到夏天,路面被雨水冲得坑槽遍布,泥泞难行,村民受够了道路不便的苦。
村民张明这样说:“俺村里,家家户户种花生,地基本都在北边那条岭上,以前有一条土路,坑坑洼洼,你推着车子,能把花生颠散了。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俺都知道,俺村就一条水泥路通到外边的大公路,路窄得俩车半天才能错开。以前也想再修一条或者加宽,一算钱就闭了气了,咱拿不起啊。”
通过改造彭刘大村内的两条连接线得到了硬化,村北的主要生产路也告别了土路时代,一直硬化到村东头与县道曹黄公路连接了起来,打通了一条进出村子的新通道。
彭刘大村和云蒙湖生态区只是临沂市实施“交通先行”扶贫攻坚战略的一个缩影。随着***的提出,临沂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5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会同设计部门,在县区交通运输部门的配合下,深入全市568个贫困村,通过实地勘察、面对面交流,对贫困村道路现状、建设需求、资金筹措能力进行了排查摸底,建立了交通扶贫台账和建设需求数据库,制定了《临沂市道路交通工程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临沂市“一点两区”道路建设规划方案》,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推进机构。
同时结合任职村第一书记工作,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即用1年半时间,通过拓宽通村路、打通断头路、开辟出口路、对接干线路,建设农村公路958.6公里、开通镇村公交11条,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交通现状。
●“走得好”也要“走得稳”
农村公路不仅需要高质量,更需要高安全。目前,临沂市农村公路安防工程任务已基本完成,下一步,临沂市交通运输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安防工程交工验收制度,已整治完成的路段,要及时组织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进行交竣工验收;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对损毁设施抓紧完善,确保充分安全防护功能。
交通扶贫道路建设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工程建设质量被摆在首要位置。临沂市建设扶贫公路原则上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对镇村公交规划线路和具备条件的扶贫村主要道路,按照路面宽度6米的标准,进行单侧加宽、双侧加宽或整体改造等方式进行改造;对条件较差、交通量较小的贫困村道路采取加宽路肩、增设错车道等方式提升改造,同步完善绿化、排水以及安防工程,形成“外通内联、通乡达村、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网络。
截至目前,临沂市道路交通工程扶贫专项行动共新开工601.1公里,完成路面面层245.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28343.9万元。
●“走得稳”更要“富起来”
2015年,总投资5700万元,涉及沿线群众1.1万人、覆盖土地3.14万亩,全长19.66公里的马牧池环山公路建成通车。该路沿线11个村庄,有8个是省定贫困村。该路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的出行难题,带动了沿线378户贫困户、588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小康路。沿线群众依托该路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沿线11个村庄累计发展生姜种植5000亩,蜜桃3800亩,苹果5000亩,车头梨1000亩,冬枣300亩,林下食用菌230亩,冬暖式蔬菜大棚122个,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增加群众收入1200万元,“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步入“快车道”。
环山路还将沂南的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竹泉旅游度假区、沂蒙影视基地、红嫂纪念馆等旅游景点和蒙阴县的孟良崮纪念馆、岱崮地质公园,以及沂水县天上王城等诸多景点串联,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沿线农家乐、采摘园越来越多,“穷山沟”变成了“金山沟”。
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村民张在俊,几年前全家5口人收入就靠几亩坡地,很难满足日常支出。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乡村游让张在俊萌生了借势发展农家乐的想法。2014年4月,在家人的支持下,张在俊东拼西凑,并贷款2万余元,开起了农家乐。但随着客人的增多和客人对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要求的提高,交通不便的弊端开始显现,给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随着交通扶贫工作的开展,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摸底调查,做出了把旅游景区和农产品重大产地纳入扶贫计划的决定,桃棵子村也适时制定出相关办法和实施方案,通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自筹共筹措资金78万元,用一个月的时间修建了一条长1.5公里宽4-5米的农村公路,改善了道路附属设施,美化了周边环境,张在俊的农家乐也借势从里到外焕然一新,便利的交通条件更为他吸引了不少游客。
如今,农家乐每天平均接待五六桌,节假日期间要达到十几桌。农家乐游客多了、效益好了,张在俊不仅迅速脱了贫,而且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同时,对没有条件的贫困户,他又通过租赁房屋、雇工的形式,积极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悉,临沂市在实施交通扶贫建设中,精准施策,把公路建设与农村主导产业、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建设完善农村公路路网,为山区群众铺就了无数条致富之路,成功实现了山区人民的致富梦想。
新闻推荐
沂水讯近期,高庄镇人大积极组织引导全镇名镇人大代表参与到***工作中来,确保每一名人大代表都有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针对***工作实际,高庄镇人大召集扶贫办、管理区、各村负责人、贫困户代...